新民晚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决定》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图说:7月18日,工人在河北省行唐县一家包装袋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谋定而后动,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差异化的路径模式。近年来,上海先后发布“经济数字化转型”“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工赋上海”“智能工厂领航”等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充分释放数字赋能作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全力助推上海塑造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促进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是新质生产力理念的体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于上海自身而言,需要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的集聚和融合两方面发力,进一步提高土地和空间资源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优化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有这样一个数据,上海的专利并不集中在少数龙头企业,而是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各种规模、各种属性的企业中。上海各区可以加强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布局,做深做细赛道,提升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产业生态能力抢抓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化前沿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因地制宜”除了要向内寻找动力,也要善于在区域一体化的战略中发现机会,按照各地产业的基础、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条件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布局。
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承担着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像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4小时产业圈”,上海与长三角的一些城市各自分工,形成“上下联动、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因“新”而活,经济结构因“新”而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跃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