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开挖完成,接下去就可以施加信号来辨认故障电缆了。”7月17日晚8点,武定路昌化路电缆外破施工现场的照明灯强光下,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电缆运检班工作负责人董亚国一边说,一边提着信号发生器下到70厘米深,满是泥土和碎裂砖石、混凝土的地沟内。那时,他和同事们已在此工作了整整9个小时。
时间往前推17个小时的凌晨3点16分,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当值调度从监控系统中发现,35千伏武定站有开关跳闸,下级厂站瞬间自切成功,新静安大厦、洪安大厦、基督教青年会等客户的用电负荷转至另一条线路供电,未受影响。
正值盛夏,绝不能让下级站负荷“孤悬一线”!凌晨4点,配抢三班、江宁中心站人员接报后火速赶到现场开展故障排查,电缆运行人员也抵达现场开展巡视,发现“武68”新静安乙电缆遭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电缆与距离不远处的燃气管道均有受损,便立即通知停工并做好安全隔离措施。
电缆抢修须等到燃气管道修复后方能进行。上午11点,燃气管道及时修复完成。全程监护的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运行人员随即开始电缆抢修工作。抢修中,董亚国对故障电缆开展声测,肉眼可见裂缝处闪现电弧光。之后,通过故障点位精测,锁定具体位置,排除了多点故障的可能性。紧接着,电缆运检五组现场工程师王学东也赶来助战,一起根据周边环境情况共同拟定抢修方案。
中午1点,董亚国、王学东指导施工人员沿着人行道开挖路面。“大家注意防暑,多喝水,轮流休息。”当天申城高温35摄氏度,大地滚烫。武定路昌化路是静安区的一个热闹路口,车来人往,除了适当调整避让交通高峰,8人组成的施工队持续作战7小时,从烈日当空一直干到星月高悬,终于挖开30多米长的路面,看到直埋在地下的一长捆电缆。
“系统图纸显示,这里一共有7根电缆,5根10千伏和2根35千伏的,6根电缆正常运行,只有‘武68’故障停电。我们需要把‘武68’找出来,然后锯断。”董亚国一边说着,一边步入电缆沟内,戴上耳机,俯身操作信号发生器,仔细倾听每根电缆信号反馈的声音来判断哪根电缆是“武68”。
“这是抢修工作中必不可少、风险较高的一个步骤。董师傅有着39年的工作经验,老牌高级技师,电缆状态一听一个准。”在王学东心目中,年届57岁、正全神贯注认线的董亚国绝对是技术上的“一只鼎”,“今天下午的声测定位,对董师傅来说只是‘小菜一碟’。难的是分辨休止电缆和故障电缆,以及在管线密度特别高、情况复杂的环境下也能排除众多干扰,精准判断查找故障点所在,那才是‘老法师’的‘真功夫’。”
“找到了,就是这根!”董亚国抬起头来,脸上挂满了大颗汗珠。王学东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随后,董亚国、王学东和施工人员一起把故障电缆锯断、从电缆沟中搬运出,再改道敷设40米长的新电缆,并开展接头。接头完成后,董亚国又在受电端做好安全隔离措施,然后前往35千伏武定站,对新电缆进行耐压测试。
临近18日0点,全部试验顺利通过。董亚国向调度汇报武定路昌化路故障电缆抢修结束。后续,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调度安排操作人员来到现场完成送电,“武68”新静安乙顺利投入运行。
随着架空线广泛入地,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服务的上海中心城区电网35千伏电缆化率达99.68%,10千伏电缆化率达92.88%,居全国第一位,从0.4千伏到35千伏,市区电缆总长度已经超过1.28万公里。董亚国和他的同事们365天如一日地守卫着庞大的城市能源“血脉”,精心呵护“地下蛟龙”稳定可靠运行,让城市冬暖夏凉,四季光明。
通讯员 蒋翎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