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共绘沪喀合作交流新画卷-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共绘沪喀合作交流新画卷

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共绘沪喀合作交流新画卷飞入寻常百姓家

喀什风情 2024-07-01 20:26:00

来源:上海援疆   作者:综合  

2023年4月23日,上海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整体入疆,从万里之遥、东海之滨的上海来到祖国最西、昆仑山下的喀什,开启新一轮援疆工作。自入疆之日起,援疆干部人才便以只争朝夕的饱满精神投入援疆事业,用心用情更用实际行动回答好“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援疆三问”。

一年多来,上海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深刻领悟对口援疆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情投入、守正创新、开拓奋进、笃行不怠,扎实抓好各项援建任务。2023年,上海援疆共统筹实施94个项目,推动中央要求、喀什所需、上海所能、东西部资源整合嫁接,援疆项目资金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助推喀什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发改委的考核中独家取得综合绩效和6个专项绩效均较为突出的优异成绩。

上海援疆干部人才驻扎喀什,立志以“五新”促发展利新疆,即产业援疆谋求新突破、民生援疆攀登新高度、文化润疆绽放新亮点、交往交流交融开启新气象、干部人才焕发新活力,持续激发喀什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凝聚人心工程、民族团结工程。

申情无限,大爱兴疆,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把喀什当故乡,把喀什人民当亲人,真情实意,真抓实干,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奋斗,两地人民携手并进的情谊如叶尔羌河般奔流不息。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将始终接续发力、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实干创新,争做优秀“施工队长”,并携手喀什450万各族人民,全力将“施工图”一步步转化为喀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沪喀合作新篇章。

01

放大“制度 科技”监管

确保援疆项目清清爽爽

为切实实现“交支票不交责任”,上海援疆通过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放大“制度 科技”的监管作用,确保“账目清清楚楚、项目清清爽爽、干部清清白白”。

为确保援疆工作顺利推进,在项目管理上下了功夫。入疆以来,上海市援疆前指编印了《上海援疆项目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操作指南》《上海援疆项目全过程管理指南》,确保援疆项目规避资金风险,降低项目成本,提升项目绩效。在一线调研中,发现部分援疆干部对项目管理缺乏经验,对“拼盘”资金项目、epc项目等风险认识不够,为此编印《上海援疆项目资金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指南》,针对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提供了清单式提示和相应防范措施。此外,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发挥援疆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深入基层都是办法。援疆干部们马不停蹄奔走在南疆大地上,时常日行千里,实地走访乡镇、学校、医院的援疆项目,掌握第一手情况,并首创“一二三”一线工作法,即项目资金业务组每个月去一趟对口四个县巡回检查,副总指挥每两个月带队到四个县检查指导,总指挥至少每三个月到四个县进行督查。同时,开发了“一屏观四县,一网管全程”的管理平台,实时掌控和调度项目进度。推行“项目责任单位上海援疆项目资金专用账户零余额管理模式”,即项目责任单位的援疆专用账户仅作援疆项目资金动态实时过账使用,避免资金风险,筑牢安全护栏。调研中发现,个别项目实施单位缺乏专业人才,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监理等重要环节需要健全。为此在援疆项目中率先引入“全过程投资控制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专业投资监理公司实行全过程一审到底,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推广格式化合同。实施一年多来,项目资金利用率、工程建设质量等大大提高,审计问题、法律风险、拖沓现象大为减少,平均节省15%援疆资金。这一做法将在上海市援疆前指和各分指全面推广。

02

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上海援疆始终把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放在重要位置,并将产业援疆作为实现援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上海援疆把吸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市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引进了纺织产业、钻石生产加工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让当地妇女不离家不离村,就近从事生产,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同时助力企业发展。

上海援疆积极发挥干部人才“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特质,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产业群,拓宽就业路,多管齐下促就业。基于当地实际,上海援疆首推产业援疆“首席服务官”制度,以“5 x”的工作机制为上海企业参与产业援疆当好金牌“店小二”。

首席服务官们把上海的综合功能优势与喀什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更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四个 ”“土特产”文章,与上海援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分指联动,与金融机构携手,开展“组团式”产业援疆,大力培育就业力强、生命力强的现代农业、棉纺、文旅等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链联盟,持续激发喀什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人口和产业集聚度。

在上海援疆协调下,上海绿色技术银行团队在莎车县拍克其乡的荒漠成功建设1400余亩荒漠农业示范基地,三年内莎车将陆续投资治理10万亩荒漠,打造规模化饲草基地,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就业1万余人,并为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贡献上海科技力量。随着荒漠农业项目落地,滴翠智能公司、上海生农生化公司等从事智能滴灌、数字农业、高效环保农药制剂、玫瑰精油等现代农业的企业在此集聚,形成了可互相赋能的现代农业生态圈。此外,借助上海援疆力量,占地2914亩的巴楚工业园印染园区初具规模,喀什历史上第一米印染布诞生,喀什棉花的“育种—种植—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品”全产业链成型,整个项目投产后最高可吸纳就业5000人。

一年多来,上海援疆组织春秋旅行社、三菱电梯、永久自行车等32家企业参展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在上海举办产业援疆推介活动,推动70余家上海企业参会交流;对接、服务上海中楷集团、数智世界、碳索芯材人造钻石、通用净水机等企业和项目,以及高校、研究机构300余家次。帮助对口四县招商引资项目44个,落地总投资29.3亿元;四县对口支援项目吸纳当地群众就业3万余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6600余人。

加快新质生产力赋能,沪喀成立电商合作联盟

产业援疆首席服务官们不断拓宽消费帮扶路径,探索乡村振兴模式。立足喀什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作用,持续推进“双线九进”,实现更多“引资入疆”“引品出疆”;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上海市援疆前指代表喀什地区作主旨推介,并积极对接麦德龙、佳农等参展商推动投资洽谈合作;举办“新疆喀什水果干果节”“新疆喀什美食节”系列活动、上海网上年货节援疆专场等,在2023新疆名优特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上,全疆签订订单67.58亿元,喀什交易团签订销售意向订单和招商引资项目46.91亿元;组织上海消费帮扶联盟专家团队赴四县调研,推动四县农产品朝着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组织上海市直播电商联盟举办沪喀直播电商培训会,成立沪喀电商合作联盟,推动喀什民俗风情与直播带货深度融合。

今年5月,南航、东航先后开辟上海至喀什直飞航班,使两地空中航程由此前的10小时左右缩短至6小时左右。沪喀直航开通为沪喀两地经贸、产业、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比如2023年喀什共接待游客超过3300万人次,沪喀直航为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游客赴喀旅游提供了更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将进一步增加喀什旅游的客流量和吸引力,进而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两地人员互动交融。

上海援疆积极助力新疆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建设,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重点片区与喀什片区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实施支持喀什片区开局起步的“七个一”系列项目,相关举措获高度好评。

打出教育援疆组合拳 沪喀守护同一片蓝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人说,奔流不息的叶尔羌河被当地人称为“飘着金子的河”,而上海教育援疆工作就如同叶尔羌河般,用教育滋养着喀什的孩子,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孕育着南疆的未来与希望;也有人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上海援疆干部人才不远万里投身教育援疆,沪喀携手守护着同一片蓝天。

上海教育援疆打出一套因地制宜的“组合拳”,主要聚焦“三向发力”谋发展,即基础教育全面提质增效行动、职业教育“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程打造计划。

撒下法治和文化的种子,喀什地区首届校园法治辩论赛决赛收官

上海教育援疆正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去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学校(喀什六中)新校区揭牌,校区从100亩扩大至268亩,从高中变成完中,上师大为喀什六中量身定制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援疆教育集团成立五周年之际,上海四区与喀什四县及喀什六中结对,并在喀什六中成立上海援疆教育集团师资培训中心,带来更多上海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为喀什培养更多优秀师资。为进一步提升四县教学质量,上海援疆抓紧推进“名校工程”,请上海行知中学等知名教育品牌到四县开设分校、特色实验班等,输出管理团队、办学理念等,并帮助分校编制发展规划、梳理课程体系、培训师资力量。

结合当地产业现状与发展实际,上海援疆大力发展以就业和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去年9月,上海援建的喀什地区首个理工类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学,高职首批开设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护理等六个专业,目前高职生加上原有中职学生共计3900余人。在喀什理工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刚刚结束援疆工作的干英俊、张爱勤没有一丝犹豫,主动申请“再干一轮”。

依托沪喀职教联盟,上海援疆协调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上海院校与喀什理工开展“以校包系”合作,聘请上海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今年3月,组织喀什理工首批22名优秀学生和2名教师前往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开展为期90天的访学交流,助力喀什理工办学能力、教学水平等全面提升。协调上汽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喀什理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有望“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此外,上海援疆还计划在喀什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即在3年内累计培养10名喀什工匠、100名“双师型”教师、1000名行业技术能手、1万名合格产业工人。

上海教育援疆还在积极打造南疆思政教育品牌。在喀什六中试点以“中华情、中华美、中华史、中国志”为核心,打造“山海同心·沪喀同行”思政人文综合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们跨越万里,从古老的汉唐神韵,到改革开放的上海浦东,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学习、一路感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间,涌现出一批像红柳一样深扎边疆、默默奉献的教师。叶城二中葛老师,孩子在上海家中突然发烧吐血送医院急救,等她奔波13小时回到上海,孩子已永远闭上了眼睛;喀什六中郭超老师三次援疆,由于英语教师急缺,无论哪里需要,她都第一个顶上;泽普五中柴玉忠、秦兆艳夫妇,两次携手援疆支教成为佳话;莎车三中董会龙老师两次援疆,先后四次捐资助学共计3万元;巴楚六小郑华老师不仅为一位同学送来梦寐以求的书桌,当看到他家是单亲家庭,没有固定工作的母亲要抚养4个孩子后,积极协调多方,改善了一家人的住宿及学习环境。

03

顶天立地强腰筑基惠民

增进喀什群众健康福祉

多年来,上海援疆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工作方针,医疗卫生正是其重要内容——医疗卫生惠及民生,事关民心。“让南疆百姓都能在‘家门口’看好病”,早已是老百姓触摸得到的现实。去年起,上海援疆实施“顶天立地强腰筑基惠民”工程,增进喀什各族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打破常规,起死回生,喀什二院为发病72小时脑梗死患者成功实施机械取栓治疗

中山、瑞金、仁济等上海市级医院与喀什二院深化“以院包科”“组团式”帮扶,牢牢抓住“喀什所需、上海所能”,制定和实施喀什二院医疗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积极谋划跨越式发展“三轮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把喀什二院打造成立足喀什、辐射南疆、面向中亚的医学高地,实现“顶天”。一年多来,上海援疆医疗队开展门急诊诊疗超1万人次,接诊急危重症400多人次,全年填补各类医疗空白78项,开展三、四级手术超1400台,引入新技术约百项,开展义诊巡诊2000多人次,带教400多人次,讲座超百场,医院诊疗数量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取得长足进步。

多年来,心血管疾病是南疆地区的高发病。治疗心律失常的心脏射频消融手术,被誉为心脏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而此前该技术在南疆却是空白。喀什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庆兴从“零”开始,开设南疆首个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门诊,组建喀什二院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救治小组,建设南疆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一年多来,他完成300余例射频消融手术,填补南疆9项该领域技术空白,成为上海“组团式”医疗援疆结出的硕果之一。

“强腰”则要做强县级人民医院,上海援疆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把对口四县人民医院建成医联体中枢,放大“组团式”医疗援疆效应。上海对口四区卫健委分别与四县签订“十四五”中后期深化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协议,建设莎车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叶城县人民医院内科楼,创建“工匠创新工作室”,在莎车县维吾尔医医院启动中医传承中心建设。

“立地”则是要标准化建设乡镇一级医院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数字技术、白玉兰系统推动远程医疗,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健康守门人作用;“筑基”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组团式”向疾控和基层医疗延伸;“惠民”即针对孕产妇、新生儿、视听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实施“天使行动”“启明行动”“天籁行动”,提升当地群众获得感。

同时,医疗援疆正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目前,依托复旦、交大、健康医学院等,定向培养医学研究生63人、本科生133人。充分发挥援疆医疗队传帮带作用,组织每位援疆医疗专家选择2至3位当地年轻医生,以师带徒形式重点培养。如喀什二院心胸外科主任朱家全带教的徒弟,已能独立完成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陈庆兴的两个徒弟经过8个月强化学习,可独立完成部分射频消融手术;口腔科主任廖骞指导的徒弟,去年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两地人民心灵相通情感交融

浦江叶河万里情,中华民族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新疆工作总目标,更是援疆工作的根本遵循。上海援疆坚持把交往交流交融落实好,更好发挥文化润疆作用,让两地人民心灵相通、情感交融。

上海援疆坚持以红色文化凝心铸魂,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去年7月1日,全疆首个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览,首次以固定馆形式在巴楚博物馆开幕,将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的精神力量带给南疆各族党员群众,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援疆前指共同主办,去年9月在喀什地区巡展。其后,上海援疆又牵线上海市委党校与喀什地委党校结对共建,并将喀什作为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组织6所上海高校与3所喀什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团式”共建,并在喀什挂牌成立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基地。

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广大青少年。去年6月,推出贯穿三年的品牌系列活动“爱我中华文明之美”大赛第一季——“神笔马良”杯“爱我中华神话美”中华创世神话主题书画大赛,其间举办读书交流会超500场次,朗诵表演120多场,征集优秀书画作品超3000件,吸引援建四县62.7万中小学生参与。今年3月,大赛第二季“爱我中华语言美”主题竞赛启动,系列活动在文化润疆项目的覆盖面、参与度、持续性等方面均实现新突破。

4月28日,上海市援疆前指与喀什地区行政公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喀什杯”中亚五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开赛,首届喀什体育博览会同日开幕。该比赛是中亚地区首个以青少年足球为主题的国际赛,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国u17队伍参赛,以此增进中亚五国与国内青少年的友谊与交流。此外,博览会则推动着“参展商变投资商”,形成推动喀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启动“石榴籽小先生”计划,通过“小手拉大手”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

5月26日,上海援建四县“石榴籽小先生”计划在叶城县第二中学启动,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2年在上海宝山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的“小先生制”(即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为蓝本,由上海援疆立足喀什受援县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实际而开展的南疆新探索、新实践,同时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现代文明素养带进每个家庭,加快实现“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为此,沪喀两地将共同发力,打造成两地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面向广大青少年,上海援疆举办“沪喀结对手拉手同心共筑强国梦”夏令营、“国球润疆”青少年乒乓球交流研学活动、“红柳花开”教师交流活动和“棋心计划”围棋师资培训班等,当地1660余名师生参加。其中,浦莎、沪巴等青少年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营,被国家民委评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3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

坚持促进沪喀两地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互鉴。今年4月,组织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赴上海参加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丝路·东方》——轻听十二木卡姆音乐会汇报演出,在保护传承十二木卡姆原生态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获得广泛关注,尤其是6岁的“小热巴”古力娜孜火上热搜,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点击量破千万。

坚持创新文化润疆传播机制,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开播首档全景式记录上海对口援建全媒体节目《援建之声》,组织上海专家在当地组建沪喀融媒体合作基地,开展融媒体生产运营实训,举办首届沪喀融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大会,持续提升沪喀融媒合作能级和传播效应。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润疆还聚焦党政干部、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基层(妇女)干部和青少年,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常态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上海援疆协调四县选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赴上海跟班学习、参加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与上海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互动交流,开眼界、促思考,提升基层干部抓党建促发展本领,实现“一人受训、全村受益”。

编辑:解敏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