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南通,经略海洋乘风再出发-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万亿之城”南通,经略海洋乘风再出发

“万亿之城”南通,经略海洋乘风再出发飞入寻常百姓家

长三角 2024-07-13 10:52:39

来源:新民晚报  

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向南,是“东方明珠”——上海,向北,是素有“江海明珠”美誉的江苏南通。江与海的深情眷顾,让南通成为江苏唯一一座“靠江靠海靠上海”的门户城市,也为这片土地植下奋楫争先、开放包容的血脉基因。

100多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企业家张謇就怀揣“建设一新世界雏形”的理想,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修水利、做慈善,创下了诸多“中国第一”,南通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还以开放眼光经略海洋,在南通沿海的茫茫盐碱地上,筑堤挡潮,围海造田,垦牧植棉,成为南通乃至江苏沿海开发的先行者。迄今,张謇所办通海垦牧公司的挡浪墙遗址,历经百年风雨却依然屹立在启东沿海,成为南通向海图强的历史见证。

大江大海给南通带来诸多发展机遇。1984年,南通被列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通由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地,开启了一路追江赶海、拥抱世界的非凡历程。特别是近十年,南通经济总量连跨7个千亿级台阶,2020年成功跻身gdp万亿元俱乐部行列。2023年,全市gdp超1.18万亿元,再创新高。

如今,放眼长江,一条条跨江通道连接南北,“八龙过江”逐渐成势;凝望大海,一座座深水大港通往世界,江苏出海新通道正拔锚起航。南通也从“靠江靠海靠上海”变为“通江通海通上海”。一字之变,折射的是南通格局之变、潜力之变。奋进“下一个万亿”,南通跨江向海、江海联动,正加快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勇担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龙头。

跨江融合,“创新协同区”破题长江口

盛夏七月,长江北岸,从南通市海门区穿越长江至苏州太仓的海太过江通道,上千名工人、数百台机械正忙而有序地推进工期。最近,随着盾构始发井的结构封底,工程即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海太过江通道是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全长约39.2千米,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千米,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这座公铁两用跨江通道,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海门10分钟就可跨过长江,从南通市区1个小时可抵达上海市中心。

它还是南通“八龙过江”交通格局中的第五条通道。“八龙过江”,是长江南通境内将诞生8条过江通道的形象说法。这8条通道中,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大桥已建成通车,张靖皋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北沿江铁路通道正在建设,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即将开工,崇海通道正在前期研究。随着越来越多过江通道的建成,南通和苏南、上海将实现无缝对接、共享同城效应。

跨过长江,南通一边连着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一边连着最强地级市苏州,南通放大“左右逢源”优势,跨江融合渐入佳境。当前,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南通积极携手上海、苏州,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两岸积极探索“基地 拓展区”“总部 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多种模式,推动南通深层次接轨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努力使南通成为新质生产力承载地、制度创新试验田、融合发展样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沧桑巨变”。

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协同区是为了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南通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交通区位等综合优势明显,可以成为上海、苏南的产业协同基地、长三角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首选地,更好助力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江海岸线上,接连诞生“大国重器”

“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极地探险邮轮……近年来,长江入海口先后驶出40多艘贴上“南通造” 标签的“世界第一”“全国首创”的“大国重器”。江海岸线上,形成以振华重工、中远川崎、招商局重工等为代表的船舶海工地标性产业。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是诞生“大国重器”的摇篮。园区紧靠已建成通车的崇启大桥北桥头堡,距上海市城区60公里。走进园区,猎猎海风,船坞内,一个个身形各异的“钢铁巨人”焊花四溅,正在紧张建造。

前不久,园区内的振华重工建造的又一“海上利器”试航归来,这台16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建020”成功开展超载实验。该船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一代集运输、自航、起重、安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施工利器。

在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也渐成规模。钦实佳美生产基地,可载8万立方米海水的“海塔一号”养殖网箱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平台是全球首例全潜悬浮定深高抗台养殖平台,采用潜艇悬浮定深技术,半潜可抗超强台风,将用于南海养殖实验。这家落户通州湾不到2年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已完成2座海上风电平台的总装建造,并成立海装研究院,打造设计建造一体化的模式。

船舶海工产业是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由传统船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升级之路。南通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船舶行业标准近百项,突破关键技术50多项,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超深水钻井平台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

随着南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以船舶海工为代表的沿海地标性产业强势崛起。2023年,船舶海工集群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约1800亿元。2024年预计船舶海工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百亿项目打头,“石化双循环基地”呼之欲出

浩瀚的黄海给南通孕育出丰富的腹地资源,也为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开辟了广阔空间。最近,通州湾示范区传来重磅消息,总投资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19项前置性规划编制已近尾声,26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7月底临时设施将入场建设。最终目标是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高端、绿色低碳的江苏沿海千亿级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

这个布局南通沿海的产业“巨无霸”,是南通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的“头号工程”,也是中石油集团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重大布局。

驱车行驶在南通276公里海岸线上,吕四港、海门港、通州湾、洋口港四座深水大港由南及北,向海而立。一个个临港产业园内,十亿级、百亿级大项目排兵布阵,蔚为壮观,岸线资源优势正变为产业集聚胜势。在海门港新区,规划总投资达千亿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已拔地而起,带动一批钢铁产业链项目落户。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金红叶纸业(南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高档生活用纸不断蜿蜒吐出, “每6分钟就有一台货车将产品运往全球各地。”公司负责人说,金红叶纸业由金光集团总投资450亿元建设,主要生产“清风”“唯洁雅”“铂丽雅”等生活用纸,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之一。

在南通沿海,像中天钢铁、金红叶纸业这样的“大手笔”项目不在少数。2023年南通市新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389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97个,其中沿海重点板块项目数过半。2023年南通市35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数量保持全省前列,其中沿海重点板块项目21个。到2025年,南通沿海将形成不少于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10家高端创新平台、20家优质龙头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到2030年突破2040亿元。

抱团出海,“江苏新出海口”拔锚起航

启东吕四港“2 2”码头(即2个10万吨级通用码头、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上,港机高耸、堆场货满。这座开港不久的深水大港,实现了开港即繁忙。去年,港区散杂货吞吐量超200万立方,开通首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成为东部沿海风电叶片出口的重要港口。

吕四港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港区。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不久前举行的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挖掘通州湾的港口潜力”“高标准打造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为了整合沿海深水大港的资源,形成抱团出海之势,几年前,南通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推动吕四港、海门港、通州湾和洋口港四座沿海港口规划“一张图”、布局“一盘棋”、资源“一本账”,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大通州湾”的出海编队,在国家战略的风口下,共同组成南通乃至江苏向海开放、连接全球的大通道。

沿海港口握指成拳,“江苏出海新通道”拔锚起航。目前,通州湾主体港区“2 1”码头加快建设,港口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进度,洋口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吕四港重装码头建成投用,三夹沙南航道竣工,洋吕铁路先导段通车。南通港集团深化与上港集团、省港口集团合作。2023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超3.4亿吨,位列全国主要沿海港口第14位。

伴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沿海经济带等战略的阵阵春潮,南黄海边惊涛拍岸、大港崛起。通州湾长江集装箱新出海口这一国家战略正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至2035年,通州湾新出海口将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强、枢纽布局合理、江海联运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出海口。

“风从海上来”,绿色能源仓抢跑“零碳”赛道

盛夏的南通海岸线上,上百台风车擎天而立、吸风吐电,不远处“渔光一体”项目建设基地里,深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而这些“绿电”能源正通过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岸上的储能站。

7月6日上午,随着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调度员一声令下,遍布省内各地的56个新型储能电站从备用状态,集中转为充电状态,迎接度夏用电高峰。位于如东洋口镇的江苏丰储储能电站参与其中,该电站也是江苏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共享式储能站,自并网投运以来,累计向电网输送电力6000余万度。

如东县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江苏丰储储能电站相当于一个巨型共享“充电宝”,谷时充电储能、峰时放电调峰,对独立分散的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储能电站资源进行全网资源优化配置,能有效提高风电、光伏利用率。

在江苏丰储储能电站不远处,是如东瞄准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又一有效手段——重力储能技术,引进全国首个重力储能项目。

148米、35层的摩天大楼,没有办公室,也不住人,而是12672块重力块,在这栋大楼里忙碌地“坐”着电梯上上下下。中国天楹重能发电项目负责人盛元茂介绍,该项目利用重力块做功发电,在充电模式下,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作为电机使用,吸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或电网中的富余电能,将重力块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对能量进行存储,完成电能-机械能-势能的转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重力块”全部利用本地固废材料,如建筑垃圾、煤灰废物、废弃的风机叶片等为原材料,实现了对工业废料的再利用。

绿色能源不只来自海上风电,距离如东岸线15公里的阳光岛,源源不断“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天然气,保供长三角区域居民用气。

7月5日中午,来自卡塔尔的q—max型lng船舶“阿米拉”轮顺利靠泊如东洋口港阳光岛码头,开启了与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的第29次相逢。这艘船是靠泊该站次数最多的一艘船,装载的11.5万吨“海气”上岸后,可气化为1.6亿立方米天然气,大约可发9亿度电,供长三角地区3000万户家庭夏季使用1个月。至此,江苏lng接收站接卸lng船达700艘次。

阳光岛是一座因天然气而生、而兴的“能源岛”。依托深水海港资源优势,岛上先后引入中石油、国信、协鑫汇东、华润等四个lng接收站重大能源项目,大手笔构筑清洁能源高地,海上小沙洲变身国家级能源岛。年接卸天然气将超2000万吨,到“十四五”期末,洋口港接卸能力将达到2500万-3000万吨/年。

源源“绿色能源”海上来,驭风生电、吸气生能,抢跑“零碳”赛道已成为南通追江赶海的重要支撑。2023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近1300亿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3,绿电成为南通招商引资的重要加分项。

编辑:赵菊玲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