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
2015年,193个联合国成员共同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全球要历时15年时间实现17个目标、169个子目标,让全球的发展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去年联合国有关会议透露,完成目标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出现了倒退的情况。“大家对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赋予了很高的期望。最近有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169个子目标中的134个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少部分会产生不利影响。要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潜在的积极和不利影响。”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体会议上指出,如何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尽可能让它收益最大化,把风险降到最低,中国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已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产业应用方面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去推动人工智能的合理发展;针对算法算力以及数据治理也有规则框架;在具体的场景应用上,也出台了相应的具体规则。“我们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多举措的体系。”薛澜说。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薛澜表示,一个国家面临的风险就是全球的风险,我们要非常重视国际社会的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国际交流,加强政府间的多边对话机制,用科学的力量助力国际机制的完善,促进政府、企业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第78届联合国大会7月1日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这份决议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围绕加强相关国际合作提出一系列重要务实举措,旨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人工智能发展中平等受益,弥合数字鸿沟,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薛澜认为,国际社会亟需携手合作,共同打破各种壁垒,共同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