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二院成功实施南疆首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导管消融术-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喀什二院成功实施南疆首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导管消融术

喀什二院成功实施南疆首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导管消融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喀什风情 2024-06-25 20:26:00

来源:上海援疆   作者:综合  

近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喀什二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心腔内三维超声技术指导下,成功为一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实施了经导管心内膜间隔射频导管消融术,术后效果明显,目前患者恢复良好。这是南疆首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导管消融术,标志着喀什二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又一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肥厚型心肌病治疗进入“介入治疗新时代”。

患者是一名44岁男性,有遗传性心脏病及猝死家族史,母亲及阿姨舅舅等均早年猝死。近两年来,该患者出现了胸闷、气短不适,活动后不适症状加重,偶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曾至多家医院就诊,行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心超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结合自己的家族史,患者十分紧张,查询很多资料,担心猝死会再度发生在自己身上;遂多次到江苏以及上海等多家内地医院就诊,仅采用倍他乐克缓释片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近日,患者上述症状略有加重。多方打听了解到喀什二院可开展最先进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为求积极治疗收住入院。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室间隔增厚引起左心室血液流向全身的要塞部位堵塞狭窄,进而引起全身的血液供应不足,可引起胸痛、胸闷、晕厥、呼吸困难和猝死等症状。研究显示,室间隔增厚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越严重,临床症状越明显,预后也越差,且随时有猝死的风险。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在于控制病情、预防猝死,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价格昂贵、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等不足;而经导管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新技术。借助心腔内心超导管定位心肌最肥厚的部位,通过射频消融消融导管到达靶目标区域释放消融能量,使病变部位的肥厚心肌发生短期内水肿,心肌顿抑,疤痕化后萎缩,随后心肌收缩顺序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缓解梗阻的治疗目的,是一种相对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疗法。

喀什二院心内科团队与患者多次充分沟通讨论后决定,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第十一批上海援疆专家、喀什二院心内科主任陈庆兴为患者做经皮心内膜间隔射频导管消融术。

经过术前充分准备后,在心脏超声团队的配合支持下,由陈庆兴与医院心内科主任阿布力米提·加马力主刀,心腔内超声技术明确定位患者心肌最肥厚区域,找准消融靶目标;同时仔细标测心脏内正常电位避开危险区域。患者心肌肥厚区域呈山脊状,且靠近主动脉瓣和正常传导通路,操作难度明显高于同类患者,凭借陈庆兴主任高超的导管操作技术,耐心仔细地操作,经历2小时,最终逐点消融了20多个靶点,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心脏超声显示,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明显好转,提示手术成功。术后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消失(由术前跨瓣压差43mmhg下降至13mmhg),胸闷气短较轻明显好转,恢复良好,手术效果满意。

中山医院“以院包科”帮扶喀什二院,将上海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新疆,让喀什本地患者得到“上海顶尖技术”的帮助,心脏各项介入诊治水平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此项遗传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消融技术的成功开展,使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又多了一项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志着喀什二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南疆地区遗传性肥厚型梗阻性患者新的福音。

编辑:解敏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