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地票房不断突破天花板,从制作和发行的角度来讲,中国电影都需要更多地走出去。如何拍摄在海外也受欢迎的中国故事?如何和当地发行商高效沟通,磨合出最佳状态?昨日,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探讨中带来一个重磅消息,“光线和三体宇宙正在联合开发《三体》电影,现在确定由张艺谋来导演,并已进入前期筹备。我们期待张艺谋导演能抓住《三体》小说的精髓,有一些突破和创新,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收获。”
请进来,也走出去
“中国电影人要以全面开放的态度,参与到整个世界电影的大循环当中去,然后更加了解世界电影的格局和生态。”与海外合作经验丰富的华人文化集团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表示,“不仅是我们走出去,还要把外面的电影人请进来,让他们来亲身体会中国电影的进步,从而让他们再到世界去传播,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中国电影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部分。”
曾经打造过《长津湖》系列电影的博纳影业,如今在行业内以主旋律商业大片而著称。博纳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说:“过去10年,博纳影业一直在拍主旋律电影,但是如何把这些主旋律的选题与商业电影、类型电影结合,并融入艺术元素,融入新的技术和新的表达,包括人文故事、人文情怀,这是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升级的,未来我们想拍中国企业在华尔街的故事、拍国安人员在海外追捕间谍的故事,计划用10年打造‘海外三部曲’。”
是结果,不是目的
和正在打造的电影《三体》一样,众多华语新片把目光瞄向海外市场。但与会的电影人普遍认为,不能一味考虑迎合,从而忽略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性。
前不久,导演管虎的新作《狗阵》获得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在他看来,电影需要单纯地创作,聆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在“走出去”上想太多,反而走不出去。导演乌尔善也认为,“走出去”是结果不是原因,“创作者更关注把心里的故事讲出来,和身边观众有共鸣”。他透露,由他执导的电影《封神第一部》将于7月10日在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院线全面上映,这是超乎他预期的结果。“人类情感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被感动,全世界不同文化、区域的观众也会同样被感动。我们只需要如实表达我们的精神世界,实实在在把想讲的故事讲出来。电影有跨越语言、文化差异的能力,能让不同国家看到不同地域的人的生活状态。”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席费尔南多·胡安·利马也从海外电影行业人士的角度,提出了中肯意见,他说:“如果我们在制作电影的时候就想着‘出海’,可能就会丧失我们电影制作的灵魂。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这是可以让中国电影大获成功的基石。” (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