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迎新“礼包”,向“新”而育-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独家述评|迎新“礼包”,向“新”而育

独家述评|迎新“礼包”,向“新”而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民眼 2024-06-06 13:21:3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宋宁华  

宋宁华/文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2024年高考在即,莘莘学子正为梦想冲刺,不少高校纷纷备好迎新“礼包”。拿什么培养出创新人才?这成为诸多高校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

近日,复旦大学官宣:从今年9月开始,复旦大学将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大课”,其中,今年秋季学期将推出不少于60门。“ai大课建设的本质正是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塑造教与学的新形态,将对复旦的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如是说。

无独有偶。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召开2024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上海交大首设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打破专业限制、全面开放转专业等招生利好新政,为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交叉、融合、开放、创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曾在晚年提出“钱学森之问”;尽管今天中国教育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它仍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当下,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更是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当下,要培育出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人才,需要高校教育从“新”出发、顶层设计,应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认为,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针对产业作前瞻性布局。上海现在有一些战略性的重点行业,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在沪高校都要对此有长远性布局。比如,华东师大去年已推出了“数智跃升计划”,探索运用ai来辅助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还尝试对传统专业改造升级。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迅猛,高校如果不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不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教育强国建设的需求。

创新人才向“新”而育,也是年轻人的成长之需。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看来,在大学阶段,每一位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到自己独特的激情,让每个人找到他自己最喜欢的样子,找到最喜欢、最擅长、觉得有意义的事。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调查显示,在新兴领域就业潜力较大,不少行业对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缺口。针对产业需求为青年就业“推一把”,从高校源头开始、向“新”而育弥足重要。在技术赋能课程设置之外,创造更多ai赋能的场景,整合高校和产业、企业的资源,让人才在实训中成长、在实战中超越,真正让新技术为培养人才所用。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千里马竞相奔腾。从一份份诚意满满的迎新“礼包”中,彰显出高校着眼未来、教书育人的拳拳之心。相信更多年轻人将迸发出更强创新动能,和新时代一起向“新”而行。

编辑:包雍尔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