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针对未成年人游戏退费问题,该标准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根据各方过错情形,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
图源:东方ic
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大额充值的问题,长期受到关注。近年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措施陆续出台,防沉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不过未成年人无序充值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围绕是否退费、退费多少、责任归属等,也缺乏清晰的参考标准和依据。
防沉迷需要各方协力,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要设置严格、有效的防沉迷措施,监护人也应当尽到监护职责。一些退费纠纷中,有的游戏厂商只顾经济利益,未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导致未成年人轻易大额充值;有的监护人对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等保管不善,甚至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出现超时游戏家庭中,有35.28%的家长知道子女在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
根据上述团体标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将按过错承担30%—70%责任。该标准虽不具强制性,但为理顺各方责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为了巩固防沉迷工作成果,游戏厂商、平台等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弥补漏洞。有数据显示,去年仅不到一半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触发身份验证弹窗。从未成年人偏好游戏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缓解压力和社交需求来看,家长、学校、社会等也需多加关心,让未成年人生活更加充实。
纪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