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的舞台上,一幅中国音乐地图徐徐展开-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海之春”的舞台上,一幅中国音乐地图徐徐展开

“上海之春”的舞台上,一幅中国音乐地图徐徐展开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前幕后 2024-03-25 13:09:1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渊  


“陕北的高原呀,黄土接天。一个山峁哟,连着沟川。”随着一曲《信天游》缓缓展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陕北史诗”,昨晚,由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委约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其中,第四乐章选取了陕北说书曲牌《刮大风》素材,用极快的速度酣畅淋漓地表现了陕北“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观场面,非遗传承人高永原铿锵有力、一气呵成的表演极为震撼。

在第39届“上海之春”舞台上,以音乐为画笔描绘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作品不止于此。下月初,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带来的“天山南北”音乐会将以弦鼓之音展现大美新疆;而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推出的编钟与民族管弦乐《千年绝响》也将让人们聆听中国璀璨的文明。


一曲“信天游”展开一部“陕北史诗”


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集合了唢呐、信天游、说书等陕北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山丹丹是盛开在陕北高原的花。在王丹红的眼中,这花象征着陕北人民勤劳质朴、坚韧不拔、豪爽热情的个性,也凝结着黄土高原民族多元、文化繁荣、能歌善舞的风土。

昨晚音乐会以序曲《信天游》拉开帷幕。旧时老百姓用斗鼓发起挑战,用千面锣鼓的声浪与壶口的巨涛相搏,第一乐章《壶口斗鼓》便展现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紧随其后,第二乐章《祈雨调》取自民歌素材,用人声与器乐相结合,刻画出一幅神秘又悲壮的求雨场面。

窑洞是陕北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层叠。《五彩的窑洞》乐章中,作曲家选用《三十里铺》的民歌故事与曲调,用温婉悠扬的旋律渲染出一幅窑洞里充满憧憬的画面。乐章《赶脚的人》中,作曲家选取《兰花花》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两首民歌素材,生动再现了赶脚人的悲苦。

“一把唢呐呦牵住个魂,这是咱陕北人。”唢呐是伴随陕北人一生的乐器,镌刻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唢呐协奏曲《朝天歌》用最炽烈的曲调,将那份对唢呐的情倾诉到极致。这部组曲首演于2017年,目前已在全国巡演85场,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及“百年百部”重点扶持计划。


漫步“天山南北” 聆听“千年回响”


即将于4月1日亮相上海音乐厅的“天山南北”是同名民族器乐剧的音乐会版,作品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曾资助过60多名新疆贫困学生的北京教授,退休后受邀畅游新疆的天山南北,在感叹新疆壮美风景的同时,也感受着当地生机勃勃的发展。

在这台音乐会中能听到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在库尔勒段落中有尉犁县的经典民歌《红玫瑰》,在和田段落中有《麦西热甫》的曲调,在伊犁段落中,有马头琴和呼麦的表演。作曲家通过这些新疆音乐元素,生动描绘出天山南北的风土人情。

1978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令世人震惊。它改写了世界音乐的历史,让我们听到了2600年前的声音。

编钟与民族管弦乐《千年绝响》将于4月5日亮相贺绿汀音乐厅。作品以“编钟”为主奏乐器,建鼓、鸟架鼓、古竽等楚地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为附和,在赞叹的语境及和谐万邦的气度中,敲响穿越千年的钟声,回望繁盛的泱泱中华,每一首曲目都表达着对中国璀璨文化的挚爱深情。(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编辑:沈毓烨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