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后的第一个周日,申城乍暖还寒,夜里9点多出地铁站往家走,路过十字路口时见到那个每天在此摆摊的大姐,摊位上摆满了烤好的淀粉肠。不同往日的是,冷清到无人问津。
图源:东方ic
我问她生意怎样,她说怪了,以前小摊前不时会排个队,这两天却连一根烤肠也没卖出去。大姐肯定没看电视,也没上网,还不知道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淀粉肠实际是用骨泥制造的秘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天早上,我去买早点,连煎饼果子的摊主都忙着解释,“加一根火腿肠吧?你放心,不是淀粉肠。”但食客心有余悸,就是不敢。
因为源头厂家造孽,淀粉肠一夜之间跌入冰点,全国多少靠卖“烤肠”谋生的人生活要受到影响,这也算是一种“次生灾害”吧。
预制菜亦是如此。一个槽头肉梅菜扣肉丑闻,毁掉的可能不只是预制菜的一个品种,还有可能是阜阳当地的一个产业。而全国的预制菜产业会受到多少冲击,还有待观察。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要感谢央视“3·15”晚会,尽管它让很多企业惴惴不安。每年“3·15”前,都会有公关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今年可能的曝光内容。现在,谜底揭晓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整治任务也明确了,不少行业“躲过一劫”长舒一口气。
这种心态要不得。每年的“3·15”,央媒、地方媒体都会密集曝光一批消费领域的问题,但终究是“冰山一角”。新民晚报社及旗下新民周刊,今年“3·15”前夕曝光了一批消费侵权案例,很多案例背后都是某家企业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的消费投诉。
不少投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记者甫一介入,企业马上换了一副面孔,消费者再多的诉求,企业也答应,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消费者撤诉,不再接受采访。
将功夫花在公关上,而不是花在解决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上,这就是放任错误继续。
小错不纠,大错必铸,希望大家常怀敬畏心。
杨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