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方ic
方翔/文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即将来临。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在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今天,具有现实环保意义。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要通过绿色低碳宣传,不断增强人们的绿色低碳意识。
“低碳经济”“能源革命”“碳市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大篇幅提及与“双碳”相关内容,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像垃圾分类、节能降碳、开立“个人碳账户”等,应成为生活新风尚。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绿色生活风尚要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向外延伸,走进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久前,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开展“低碳生活新时尚”学雷锋便民志愿服务活动,邀请虹口区绿容局垃圾分类宣讲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宣讲,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活动,用瓶子做菜园、用废弃物品做环保作品,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在我们身边,更多的绿色实践还在互联互通,成为可触可感的应用场景,走进现实生活。
“植”此青绿,不仅是植绿护绿,更是让绿色化、低碳化的生活方式“植”入人心。从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中提出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和便利化程度,强调可回收物精细分类,体现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的要求。通过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绿色低碳循环模式转变,更好地指导市民践行绿色消费理念,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乐享绿色低碳的奇妙与美好。
绿色低碳不只是展望期许。绿色理念浸润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推动美丽中国目标越来越成为现实。
编辑:包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