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文
昨天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谈到就业时说,今年以来“春风行动”累计举办招聘会3.2万场;还将趁热打铁,尽快组织更多面对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招聘活动,保持市场热度不减。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上海举办“乐业上海优 ”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大型招聘会,组织100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而“乐业上海优 ”系列的招聘计划中,全年将举办招聘活动不少于20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30万个。
会场内外,稳就业的“春风”温柔吹拂进求职者的心坎,也激荡起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全国两会上,就业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与记者会上的关键词,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一个细节,就可见鲜明态度——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报告时表示,去年新增就业目标是“1200万人左右”,今年将“左右”改为“以上”,体现了党和政府做好就业工作的力度和决心。
昨天的发布会上,王晓萍说,过去一年,我国的就业局势持续改善,保持总体稳定。今年就业市场开局良好,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今年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包括全力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优化就业服务、保障重点群体等。
坚定的承诺,无疑为众多求职者喂下了“定心丸”。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就业环境还存在不少地方需要优化努力,不少代表委员已对此提出真知灼见。
例如,近年来 “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的招聘公告屡见不鲜,“中年危机”成为笼罩在不少人心头的职场阴霾。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提出,应放宽35岁就业年龄限制,消除求职的年龄歧视,积极帮扶35岁以上的劳动者再就业。相关话题很快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第一。对于“年龄门槛”,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郭坤宇也直言,许多青年工作者在申请各类国家基金、人才项目时,都面临年龄“一刀切”的窘境。而他认为,科研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不要以年龄论人才。
又如,在保障就业者权益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提交了《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建议对用人单位“隐形加班”行为,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全国人大代表殷其龙建议,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率,并畅通他们的成长通道。
再如,关于职场女性,全国人大代表万立认为,目前对于女性就业仍有隐性歧视的存在,建议健全反就业性别歧视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张齐建议推行“父亲育儿假”,减少生育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李晓霞建议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全社会共同对性骚扰“零容忍”。
因此,稳就业、促发展,不仅需要稳定岗位、拓宽渠道,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维护、呵护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的“春风”里,要有暖意——让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让更多求职者乘风上岗;也应有“新意”——创新举措,瞄准更多隐性门槛与职场痛点,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翻看2024年“国家账本”,就业优先,仍然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之一。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过4万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7亿元,主要用于职业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
我们希望,这些数字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希望更多“春风”,携着暖意、带着新意,能够吹拂进职场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