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两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消费城市建设-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国两会·两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消费城市建设

全国两会·两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消费城市建设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03-08 11:55:4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屠瑜 陈佳琳  

“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空间布局,推进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对于打造既高效又宜居的消费中心城市至关重要。”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建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消费城市建设。

图说:全国政协委员陆铭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炅玮/摄

陆铭说,我国已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消费城市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对高品质、多样性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但近二十年来,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及追求低密度的规划政策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大幅下降,这对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极为不利。

对密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工业化阶段,结合城市中心城区的更新改造,适当降低人口密度,让人口向郊区疏散是合理的。这样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又能实现职住平衡。”陆铭介绍,在这种思维和政策惯性之下,长期以来,出于对人口密度提升带来的拥堵、污染、社会治理等负面影响的过度担忧,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实践上倾向于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和疏散人口。

他分析,由于当前以服务业为主的消费中心城市中,就业和消费场景大量地集中在中心城区,降低人口密度的政策削弱了中心城区的消费活力、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创造就业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需更加重视“在地消费”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流行的看法是将线上线下消费视为简单的替代关系。这一看法在陆铭看来,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证支持。“实际上,线上消费不仅没有削弱线下实体消费,反而通过赋能作用,为后者注入了新的活力。”

陆铭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消费中心城市需更加重视“在地消费”,强调消费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服务业的多样性是实现“在地消费”不可或缺的关键。然而,我国消费型城市在服务业多样性方面尚显不足。这一现状,部分原因在于城市更新过程主要由政府主导,规划和管理部门往往偏好统一的街道布局、建筑风貌及店铺样式,牺牲了老城区的多样性。

打造“八爪鱼”式都市圈空间形态

他建议,根据未来人口的实际空间分布规划人口和土地,构建紧密连接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通勤圈和游憩圈。在空间布局上,我国大城市的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需要突破城市行政管辖边界的限制。建议准确把握都市圈消费一体化和消费协同发展、分工互补的未来趋势,从孤立型的“太阳系”式空间布局转变为中心城区和外围紧密连接的“八爪鱼”模式。同时,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应依托全球化、四通八达的综合性立体交通网络,以及与商业消费空间相配套的城际间高铁、轨道交通、市政交通等公共交通体系,发挥人口密度梯度发展对消费分工的积极作用。

老城更新和新城提质双轮驱动

城市更新和新城提质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而密度是关键因素。陆铭建议,对于老城更新,应通过站城融合发展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改善民生。将站城一体化开发的tod发展模式深度融入都市圈轨道交通沿线的城市更新中,重塑城市发展格局,打造“轨道上的城市”。

他说,要顺应人口向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加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向心布局”。要探索实施建筑用途转换,将商业商务办公建筑用于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集聚服务业就业岗位和消费场景方面对城市发展和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要适当放宽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容积率管制,促进城市紧凑发展,释放城市活力。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屠瑜 陈佳琳(本报北京今日电)


编辑:赵菊玲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