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明/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ai)时时被提起,可谓ai如潮水。
在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都提到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而ai可谓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全世界范围,中国可以说是拥抱ai最积极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已经开了6年。就我个人而言,真正正视ai只有一年时间。当时chatgtp横空出世,惊艳众生,我花钱注册了一个国外的文生图软件。我们也在去年全国两会开幕之际,首次用ai软件给上海16个区做了个“肖像画”。
但不久我注销了这个账号。一方面是国外软件用起来不方便,另一方面觉得当时的文生图技术还很幼稚,出来的图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不真实,也缺乏让人愉悦的美感。
即使我暂停了与ai的“热恋”,但我知道,我们的生活将不可逆转地被ai改变。无论是教育、医疗、养老,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游戏娱乐都将深深嵌入ai的印迹,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而大众对这种颠覆性的认知来自不久前文生视频软件sora的发布,让人感到惊奇,甚至感到敬畏。
sora卷起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若无睹,或者在宣布一些漂亮的指标后“自我胜利”。昨天本报推出两会焦点报道《“人工智能 ”,上海如何发力?》,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夯实技术底座、培育创新生态、注重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入探讨、建言献策。这是面对ai的积极态度。
曾经的世界围棋一哥柯洁,放言ai训练不重要。两年下来,他曾经看不上的韩国棋手“申工智能”申真谞,对他达成七连胜。热衷当“网红”的柯洁被打得一点脾气也没有。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ai时代,搏击者可以逐浪前行,而无动于衷的人,将被浪潮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