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普华永道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通力合作,共同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下文称《报告》)。
根据《报告》,自2013年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不断发展壮大。在十年时间里,中国形成了21个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自贸试验区,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格局。中国自贸试验区通过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的探索,已累计形成数千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加以复制推广,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报告》显示,中国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已成为中国开展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深层次开放的开路先锋。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的17.8%;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200亿元,占全国的18.1%。
《报告》回顾了自贸试验区十周年以来的建设历程,从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方向、创新路径、创新成果三个维度总结归纳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趋势。
在创新方向方面,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制度开放的高地,不断顺应国际规则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内规则转变的趋势,制度创新的领域也由更加偏向边境规则的投资贸易领域向更为丰富多元的边境内规则领域拓展延伸。
在创新路径方面,自贸试验区通过“多元化合作”“差异化探索”“数字化应用”,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一批相对成熟的自贸试验区开始探索打造自贸品牌建设,面向国内外投资人凸显自贸功能、产业特色。
在创新成果方面,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各地自贸试验区不断探索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度创新领域也基本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全覆盖。
报告编委会主席、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周矞雯介绍,报告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回顾了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总体趋势,并围绕投资、贸易、金融创新、营商环境总结了制度创新成果十年大事记;中篇以定量、定性结合的方式,对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成效进行分析,分领域总结了制度创新格局和成效,并提出21个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格局洞察;下篇围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内功与外联兼修的新策略,对自贸试验区十周年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是我们对于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趋势的最核心判断。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开展深入研究,探索自贸试验区下一个十年更为广阔的天地。”周矞雯说。
报告编委会主席、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则发布了25项自贸试验区十年最佳实践案例。最佳实践案例基本涵盖了自贸试验区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运输自由便利、金融开放创新、国际人才服务优化、法治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成就。会上,韩剑以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证照分离”改革为例,阐释了十年来制度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的一系列变革,反映出自贸试验区在营商环境领域不断革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