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吸引了各方的眼光。在场馆之外,无论是南京路上的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快闪店),还是普陀各大商业体推出的“进博首发季”,进博同款商品让市民游客爱不释手。
图说:第六届进博会开幕。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6天的进博会,蕴含着365天的中国大市场,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效应和溢出效应,越来越多的展品变成商品:在光明城市厨房水城路社区食堂示范门店,“进博同款”进口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福新1912烘焙坊康定路门店将上架黑椒金枪鱼芝士面包等三款进博同款新品……进博会上的“稀罕物”, “走”入日常生活的速度越来越快,成为消费者美好生活的日常。
“展品变商品”的速度不仅越来越快,而且渠道也越来越多: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内,往届进博会“爆品”随处可见;上海月星国际家居生活mall内,设立了“环球汇进口商品保税中心”,作为进博会“6天 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的线下专区。进博会上,参展商可以将新品展示给消费者;进博会后,通过各种渠道,这些展品成为商品,更贴近消费者,并倾听消费者的反馈。
进博会上的新举措,也让许多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与普通人的距离更近了。今年的进博会上,来自阿富汗坎大哈的石榴,第一次与中国公众见面。这得益于海关总署在今年进博会上新增的支持举措:在评估确认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无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未获检疫准入的动植物产品、食品,经特许审批后入境参展。
随着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行,进博会的“朋友圈”将越来越大,溢出效应愈加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期待,也将更“进”一步。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