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是首批签署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之一,并在许多方面受益于这一重要倡议。
在苏丹前驻华大使加法尔看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对苏丹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非洲大陆摆脱发展魔咒、实现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
中国发展模式引人关注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非洲已经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十分感兴趣。其中,最大的兴趣点在于,像过去四十余年般这样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如何在一个资源相对有限、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发生的。
“中国大幅缩短了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时间,这种变革通常需要200多年才能实现。”加法尔说,“况且,这还是在中国没有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资源和财富的情况下实现的。”
作为一名前驻华大使,加法尔除了悉心观察中国发展,还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特别感兴趣。在华期间,他大量阅读了中国共产党的文献,期盼从中找到有益于苏丹发展的启示。
加法尔表示,他在阅读和观察中有两点感悟:首先,没有所谓“懒惰”的民族,非洲人民缺乏的是机会;其次,只要人民有富有远见卓识、以人民利益为上的政党来领导,就有望突破历史的循环。
启发苏丹发展道路
苏丹是首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之一,中苏双方在修建道路、发展农业和工业设施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
加法尔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启发苏丹经济学家和政要开辟了一条具有苏丹特色的发展新道路,包括过渡时期苏丹总理阿卜杜拉·哈姆杜克提出的“五大经济带”经济构想,就参考了中国的发展模式。这一倡议将苏丹划分为五个具有特定经济优势的地区,如矿产带、农牧业生产带、阿拉伯胶带、旅游业带等,这表明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对苏丹和非洲大陆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棉花为例,在中国专家、技术、资金、设备的支持下,中苏“白色产业链”近年来已初具规模,由中国企业投资的中苏农业合作开发区在苏丹拉哈德灌区建成了集棉花育种、种植、加工、农机服务、贸易于一体的棉花全产业链,棉花种植效益显著提高,20余万苏丹农户从中受益。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非洲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加法尔表示,苏丹经济学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提出了20个经济项目,包括从苏丹港延伸到乍得—南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边境,并进一步延伸到非洲大陆心脏的铁路项目,以及在红海沿岸建立一个与铁路相连的新港口。
“上天给非洲的礼物”
非洲大陆是世界近代史以来最早被西方殖民的大陆,也是遭受殖民主义与新帝国主义掠夺最深重的地区。二战结束后,非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但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备尝艰辛,挫折不断。究其原因,西方的殖民统治与对非政策制造和维系了一个贫穷、疲惫、债务缠身的大陆,导致大多数非洲国家在独立后难以找到符合非洲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加法尔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是非洲大陆打破发展魔咒,实现崛起的难得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积累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经济奇迹,其中大规模的全球互联互通项目,即通过道路网络、友好港口和高速公路连接世界各地,正是非洲所迫切需要的。
加法尔表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非洲摆脱贫困的必经之路,这是上天给非洲的礼物。”
加法尔还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是社会、文化、人文一体化建设,要始终把“一带一路”倡议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文明倡议”紧密联系起来。
构建崭新传媒体系
过去十年,在大国博弈加剧和地缘冲突激烈的推动下,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及地缘形势均发生重大变化,推升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全球性危机,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抬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大,全球治理举步维艰。
加法尔相信,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达成共识,有助于摆脱当前的全球治理危机。
展望下一个十年,加法尔认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首先各方应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和道路项目建设,因为停止道路和港口项目可能会推迟实现“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其次,在注重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同时,也要注重建设“一带一路”文化带。正如历史一再证明的那样,建设一条与经济带齐头并进的文化带,对于“一带一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要构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崭新传媒体系,传播“一带一路”理念和精神。
“期待全球围绕‘一带一路’形成国际共识,开启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加法尔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