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日先后对韩国和日本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所到之处均竭力宣扬“中国威胁”。
斯托尔滕贝格此行意欲何为?为何在韩日两国收效不一?本期“论坛”特请专家分析。
1北约伸向印太带来不祥之兆
问:北约为何积极向外扩张?
答:北约本是冷战产物,即便按北约作为跨大西洋地区国家间集体防御之同盟的定义,在冷战结束后北约也应随同其对立面华约的消解而结束。然而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偏偏没有按“应该”的那样去做,而是扩展了阵容和使命,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北约从1999年起实施东扩,经过三轮扩展已吸纳了14个原苏联的部分加盟共和国以及原华约集团的多数成员国,北约成员国总数现已达到30个,集体防御的范围大大扩大。进入本世纪,乌克兰又被列入“北约候选国”,北约势力愈加抵近俄罗斯,冷战期间形成的欧洲安全体系发生了对于俄罗斯相当不利的变化。
其次,北约在成立50周年的1999年调整定位,将使命扩大至在区域外“预防冲突与维护和平”。从此,北约踏上了对付“域外危机溢出到北约”,甚至主动干预域外地区的道路。自1999年以来,北约军事力量已先后介入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及乌克兰等地区的冲突,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
再次,北约还在积极营造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伙伴合作体系。其中不仅有处于中心地位的欧洲大西洋伙伴理事会,还有面向全球的伙伴网络,包括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亚太国家。
图说:斯托尔滕贝格在首尔的一家研究机构讲话。图源:路透
北约如此积极冲出欧美走向世界,已不仅是为了给自身在冷战后继续存活提供合法性,而是要在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如果北约能够严格恪守北大西洋宪章的“集体防御”原则,并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那它的嬗变也未必不能为人们所接受。问题是,如果北约成员介入了不具有自卫性的国际冲突,是否其他成员仍然应该予以集体援助?北约明面上的“自卫性集体防御”是否会转变为“攻击性的集体侵犯”?这是当代国际安全面临的严峻问题。
2韩日对北约有需要也有温差
问:为什么斯托尔滕贝格在韩日两国讲话的调门有所不同?
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出访东亚期间,竭力宣扬“中国挑战”。即使他否认中国已经成为威胁,但他不断点名中国挑战,其实还是在鼓吹中国威胁。
在访韩期间,斯托尔滕贝格所宣称的三方面安全关切包括朝核问题、俄乌冲突以及中国挑战,但韩国并未完全随之起舞,而只是予以部分回应。目前韩国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首先还是半岛的安全与稳定。鉴于朝鲜核与导弹的开发与试验还在不断发展,而韩国迫于各种因素还不能独立开发自己的核威慑力量,因此只能依赖于经由美韩同盟所获得的美国核保护。此外,韩国还期待升级与北约的全球伙伴关系,加强同北约在制度与能力上的对接,从而获得更多来自外部的安全支持。
韩国对北约内部的核分享有着浓厚兴趣,这也是此次韩国与北约秘书长会谈的内容之一。韩国一方面不被美国允许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另一方面又担心美国是否真正愿意兑现提供核保护伞的承诺,因此最近也以各种方式逼迫美国公开表态。对于北约高度重视的俄乌冲突问题,韩国早就明确站队乌克兰的立场,并通过大幅向波兰提供军售以加强与北约之间的联系。
但对北约秘书长一再点名中国,韩国采取了相对谨慎的低调姿态,避免公开予以回应,旨在妥善平衡国家利益。韩国本身是中国的战略j9九游会网站的合作伙伴,两国已在经贸与投资领域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朝鲜发展核与导弹问题上,虽然中韩相关立场也有温差,但两国在双边和多边平台上已开展了积极磋商,合作前行。这些都可能是韩国忌讳与北约走得太近的因素。
图说:韩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图源:路透
然而,日本在北约秘书长所重视的上述三方面安全关切,都与北约有着更多共识。对于朝核与导弹问题,日本作为半岛的近邻,与韩国感同身受,日韩与北约抱团开展制度性合作与信息情报分享都会获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日本在政治上站队美国与北约一方,不仅是出于价值观的因素,更在于有利夯实日美同盟的基础,并提供日本与北约扩展安全联系的更多机会。
而这一切,又同日本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带来的所谓“中国挑战”紧密相关。与北约相比,日本与中国存在更多的竞争与复杂的安全关系。日本与美国一样,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又都不乐见海峡两岸统一,担心由此带来对日本安全与竞争力的影响。因此,日本日趋积极响应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并承认在此问题上与北约处在“同一方向”。
3亚洲版北约只有理论上可能
问:亚洲版北约有可能形成么?
答:随着美国大力推动印太战略,以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多个盟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都已成为北约的全球伙伴,一个亚洲版北约的设想被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这恐怕不会成为现实。
北约是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多成员军事同盟,虽然在印太地区存在着包括美国的多组双边军事同盟,但这些基本不属于多边体系。譬如,美日同盟要求其中任一成员在受到攻击之后,另一成员必须予以援助,这一规则对美韩同盟也适用。但是,目前美日韩并未缔结三边军事同盟,如果美国依据美日同盟给予日本军事援助,并不自动导致韩国根据美韩同盟必须承担给予日本军事援助的法律责任。
看看俄乌冲突。美国和北约等都对乌克兰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援助,甚至有非北约国家也提供了援助。乌克兰并非上述这些国家的盟国,但这不妨碍基辅获得来自它们的包括军备在内的各种支持。但有一点,美国以及其他援助国均未派出作战部队进入乌克兰助战。这不是由于任何来自国际法的禁止,理由很简单,是否要主动寻求与有核武器国家作战,哪怕是常规战争,都会让每个主权国家好好掂量。
不结成军事同盟,不妨碍有些国家以政治声明、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援助的方式对非盟国给予帮助,但通过结盟从而在法律上形成捆绑并因此必须同有核武器国家作战,风险与成本可能过大。按照这一逻辑,即使美国以及北约有意打造制度性的亚洲版北约,恐怕也没有什么国家愿意不顾成本地赌上本国的未来。它们不希望成本浩大,不希望被盟主利用,更不希望赌上本国与那些潜在对手开展合作所能带来的整体利益。
除非出现极端情况,出现亚洲版北约这样极端事件的可能还是很小的。相信人类社会还是有可能通过国际法体系和理性来平衡各自国家的综合利益以及国家间关系,而非通过新建理论上的自卫性多边军事同盟,走上以邻为壑的军备竞赛之路。
4北约应避免从自卫走向反面
问:为什么说北约秘书长此行仍是冷战意识形态作祟?
答:北约自称是防御性的集团安全组织,如能言行合一,那也未必不是好事。问题是,如果北约的军事能力过于强大,即使其对外行为自称是防御性的,其竞争对手永远还得防范北约转型为压迫性甚至是侵略性的,那么抵触与抵御北约防区与能力扩张将是大概率的事件。
在中国的国家统一问题上,美国长期支持台湾地区以武拒统,甚至在“台独”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依然故我,已经构成了对中国正当的国家安全利益的严重挑战。美国可能会搬出协助防御的遁词,但真正的底层逻辑则是美国损害中国主权的侵犯性战略。华盛顿的“防御”根本就是借口,其实就是对中国的侵害,而中国对此开展斗争,才是符合国际法的防御。
北约秘书长的韩日之行,沿用的仍然是美国颠倒黑白、以防御为名行攻击之实的逻辑,反映了深层次上的冷战意识形态。这套货色,在东亚并非到处都能行得通。北约要能真正为各方理解并尊重,就必须摒弃扭曲的安全观以及深层价值观。中国愿意就各自关切的地区与安全问题与北约开展对话与交流,以良性合作取代消极竞争甚至对抗,不是没有空间。
人们可以从最近的俄乌冲突中吸取的一个重大教训,就是北约、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一些前苏联成员国以及前华约集团成员国愿意加入欧盟与北约是它们的权利,北约愿意尊重这些国家的愿望也是它的权利。但是,不以这种权利为由无限扩张,同时尊重俄罗斯正当的安全顾虑,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北约应有之道。
在东亚,在印太,北约同样有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机会,但前提是尊重国际法,而非以防御为由行冒犯之实。
作者:复旦大学教授 沈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