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按计划本周到访中国。外界用“备受期待”来形容布林肯即将开启的中国行。但最近,美方屡屡就会谈内容“提前放风”,释放强硬态度。
布林肯的中国行能在多大程度上缓和中美关系?未来的中美关系又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图说:布林肯。图源:ap
终结“不到访纪录”
自2021年拜登执掌白宫以来,布林肯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曾多次与中方代表会面。然而至今为止,这两位最具分量的美国对外政策官员始终没有到过中国。往前追溯,美国国务卿上一次到访中国还是2018年10月,当时蓬佩奥在美国对华贸易战的高潮中访问北京。考虑到中美关系对于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最高级对外事务官员在中国“销声匿迹”显然并不正常。
布林肯访华将终结这一段毫无建设性的“不到访纪录”。此次访问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去年12月在巴厘岛取得的共识,也被不少分析人士视为中美这对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摆脱持续下行螺旋的一线曙光。
杂音干扰沟通气氛
然而,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来看,奉行的准则可谓典型的“温言在口,大棒在手”,或者说是“不吝善言,不绝恶行”。
不论是拜登、布林肯还是各级美国官员,过去两年里总是高谈阔论“防止中美关系脱轨”或者“保持中美战略沟通”,然而行动上不说截然相反,也是大相径庭。即使在双方代表面对面沟通前,美方也时常放出一些杂音,干扰沟通气氛。
此次布林肯的到访也是如此,就在几天前,美国媒体放出风声,美国、日本、荷兰三国已就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达成所谓秘密协议。显然,这一协议与其说是三国的自主共识,不如说是美国强加给日荷两国的。
而近一段时间来,美方也频频“提前放风”,称布林肯此行将同中方探讨如何负责任管控竞争,在应对跨国挑战方面加强合作,并在多个热点问题上向中方表明关切。
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说,他明白布林肯的议程“相当拥挤”,中美关系也“颇为脆弱”,但还是希望后者能够在朝核问题上对华继续施压。
相向而行不可缺少
之所以显现这种“言行不一”的姿态,原因在于美国所说的“保持战略沟通”和“防止关系脱轨”有其特殊所指,即要确保中国在面对美国的持续安全和经济打压时,不会做出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激烈反应”,让美国能够以最低的风险来推行所谓对华“极限竞争”。
显然,追求这样一种“沟通”和“稳定”只能是拜登政府的一厢情愿,如果不能实质性地改弦更张,未来中美关系还将面临波折甚至是风高浪急。
当然无论如何,布林肯的访华能够成行也说明中美关系较去年8月佩洛西窜台时的动荡已有所回稳。然而,美国新当选的众议院议长、强硬反华的共和党人麦卡锡已经放出风声,将效仿佩洛西于今年4月再次窜台,而且阵势可能更大。如果拜登政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放任麦卡锡成行,那么此次布林肯访华所拨开的一线曙光势必又将被漫天乌云所遮蔽。
拜登政府和整个美国政界都应当认识到,固然中国始终敞开着与美国沟通的大门,也愿意克服两国之间的种种差异,建立有建设性的双边关系,但是这一切终究需要双方相向而行,需要美国管理好自身的对华政策。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