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背上画板、带上小马扎,54岁的陆军历时5个多月,行走于上海的100处红色地标间、写生120多幅画作,为建党100周年制作了一个心意满满的礼物。
送她祝福
年过半百,从事美术设计工作30多年的陆军一度感到创作“不自由”。2017年底,他拿起钢笔水彩,在街头写生老建筑,只为找到新的激情。这一画“刹不住车”了。去年,他萌生一个想法: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不如画100个上海红色地标,送上祝福。在前期查找资料、做路线规划时,他发现沪上与红色相关的纪念地、旧址和遗址竟达上千处。而在近日完成的红色主题系列写生中,陆军精选100个点,收入120多幅画作。其中,在个别场地,他一口气画了三四幅。
开篇和收官之作颇有仪式感。他选择中共一大会址打头阵,因为这里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又是他满怀深情之处。原来,20多年前,他是此处基本陈列展览总策划。记不清多少次改稿、多少个通宵达旦,但他觉得,当初的辛苦都值得。所以,他这次特意跑了4次现场,画了5幅作品,希望展现建筑的不同面。“虽然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这栋建筑,可现场作画的感觉和临摹照片完全不一样。”对于把陈毅广场作为一个创作地点,陆军表示,这象征着新开始,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是上海首任市长。
选择钢笔水彩创作,是因为这种形式活泼灵动,极富感染力。他期待红色系列写生能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红色建筑既是庄严的,又是充满活力的。我过着幸福的生活,更有责任传承红色历史和精神。”
于己滋养
平常,只要不下雨,陆军都会上街写生。上午10点出门,傍晚6点收工,到家后继续梳理资料和制作一天创作成果的视频,一直忙到深夜11点。
极端天气也是一大挑战。去年底寒潮时,他正巧在滇池路附近创作。水彩在调色板上调色时,当即结冰。他只好跟着太阳走,或转移到温度稍高的地方,等颜料慢慢融化。每幅作品的创作都是两三小时打底,而固定姿势带来的浑身冰冷僵硬,也是家常便饭。高温天同样煎熬,满大街都是“短打”,就他戴帽子、裹吸汗巾、长袖长裤全副武装,只为防晒防蚊虫。不过,他满不在乎。“画得入神了,每一笔都是享受,冷热都感觉不到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也在创作中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园。他在写生黄浦剧场时,工作人员在一旁看得起劲。陆军本以为,黄浦剧场的红色故事是因为周恩来的亲笔题字。闲聊中,工作人员娓娓道来,原来这里曾叫“金城大戏院”,也是国歌唱响地。围观的人越多,他便画得越起劲。陆军也因此结交了不少同好。画友一有空就跟着他写生,或帮忙拍照,或一起拍摄视频记录。
更让陆军感动的是,总有陌生人相助。长时间户外写生,他难免会遇到尿急尴尬。“很多附近居民、店主都会给我行方便。”还有人热情地拉他到家里吃中饭,交警会告诉他临时的免费停车处……他没想到,自己在做正能量的事,也被正能量回馈。“家人说我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哪里知道这里面的乐,钱都买不到。我要为上海一直画下去。”
此外,他也在寻觅合适的机构,希望有机会办一个红色系列写生展,让更多人“零距离”欣赏这些在上海的红色地标,了解背后的红色故事。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刘歆 记者 李颖 肖茜颖)
海报设计:戴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