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仲平:一根吸管里的全球贸易 | 中国入世20年20人-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楼仲平:一根吸管里的全球贸易 | 中国入世20年20人

楼仲平:一根吸管里的全球贸易 | 中国入世20年20人飞入寻常百姓家

虹桥声音 2021-11-04 19:50:0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洁  

义乌商人楼仲平,不愿意再被人称作“吸管大王”:“都当了大王了,还怎么进步?”尽管,他所创立的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吸管行业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全球吸管产业几乎所有产品标准的细则条文,都来源于双童提供的实践与验证支持。

经历创业42年,楼仲平挑过“鸡毛换糖”的扁担,也曾躬身于简陋的家庭作坊。如今的楼仲平,带领企业行进在行业的“无人区”,更愿意做一个思考者,去探索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吸管,见证着义乌这座浙中小城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世界超市”,亦成为人们透视世界贸易的一扇窗口。

楼仲平1.jpg

图说:楼仲平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一根吸管能做什么

在英文里,吸管和稻草是同一个词:straw,也有不值钱的意思。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一桩门槛低、单价低、利润低的生意。回首创业之路,楼仲平也坦言:“吸管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一类产品。它是附赠品,用的人不花钱,花钱的人拿来送。”

一根吸管还能干什么?一根吸管还能怎么做?面对这些追问,楼仲平却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一干就是近30年。

1994年,在义乌农村的两间租用民房里,楼仲平的吸管作坊开业了。依托义乌市场“前店后厂”模式,他们把生产的吸管用三轮车拉到小商品摊位上销售。“一米摊位”吸引客商采购,逐步积累的客户资源,也开启了“吸管传奇”的第一步。

那几年时间里,抓紧时机接触网络,成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是楼仲平倍感骄傲的事。借助互联网,他与同事“突破国门”搜索客户信息,再通过邮件、传真和电话的方式联系到各国客户。短短几年内,双童便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老外订单来不及接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对于商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楼仲平也不例外,他有着深刻的记忆:“我们曾经无数次展望想象过,‘入世’对于中国企业带来的改变。”

这一年也正好是双童的转折之年。“我们租用了工业区的大厂房,有2万多平方米。”从最初的作坊企业、“草根”企业蜕变,从小农经济转为工业思维、互联网思维,双童逐步变成了科学规范的企业。由于前期的积累,当时的双童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一家吸管生产企业。

楼仲平始终把“入世”看作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不过在他看来,企业更多得益于“入世”前期,开放的环境、政府的鼓励、民营企业的活力。“加入wto确实是标杆性、里程碑的事件,但它对我们的意义不在于‘入世’这件事本身,更在于过程中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楼仲平记得,1995年开始,义乌市场老外就越来越多。“老外们抢着进入中国,订单都来不及接了。”双童从1997年开始做出口业务,发展空间拓展了,企业就像蛙跳一样地快速成长。到2001年时,双童的国际贸易比例已达到60%以上;加入wto的第二年,大幅跃升至80%以上。

制定行业“游戏规则”

拥抱海外市场的双童,很快接到了来自tesco、沃尔玛等行业巨头的大订单,接单量都是十亿八亿根起算。没有被大量订单冲昏头脑,当时的楼仲平反而踩了刹车——拒绝低利润的大订单,向“大象”说不,宁可像“蚂蚁”一样接小订单。这就是后来为人津津乐道的“小客户原则”。

未雨绸缪的前瞻性决策,让双童走在行业前列。例如,楼仲平很早就意识到了环保问题。2004年,双童致力于节能降耗建设,成为义乌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007年,双童研发出了绿色环保的pla生物可降解吸管。

今天,走进双童的中国吸管博物馆,你会看到一千多种吸管产品:风车吸管、眼镜吸管、哈哈吸管,甚至还有可以当面条烧的吸管、当零食吃的吸管……所谓“喝饮料的吸管”,被当成玩具、礼品、艺术品、装饰品,赋予各种时尚元素。一根吸管里,可能藏着好几项专利,同样也凝集着将一款产品做到极致的匠心。

从行业的省级标准到国家级标准,再到iso国际标准……今天的双童已然成为全球吸管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这也是无数买卖全球的义乌商人的缩影。今天的义乌,已经从“浙中小城”成长为“世界超市”。乘着时代的波涛驶向全球大海,楼仲平十分感慨:“我们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开放。而我们就是坚定地做好一根吸管,从中透视这个时代。”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编辑:蔡骏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