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进博会的六大展区正式亮相。漫步其间,各种首发、新品、高科技令人眼花缭乱,一项项世界之最让人目眩神迷。
最小的补心器,最轻的碳纤维超级跑车,最节水的造纸机,最传奇的钻石,一天能犁完75块足球场的最强拖拉机……这些让人得以窥见未来的“新”与“最”,每一个都有非凡的商业价值。
图说:达芬奇sp手术系统是世界首创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孙中钦 摄
为什么参展商们都愿意把“尖货”拿到进博会上首秀?因为相信。相信中国市场,相信中国经济。相信中国不仅给出承诺,而且坚守承诺。相信中国迎五洲客,是为了计天下利。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进博会主旨演讲中曾提到,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
5日一早,上海交易团就签下了进博会首单,高达5亿美元;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也成功签约2项航空大单,总额超过11亿美元;下午,大连自贸片区经贸团又签下2亿美元经贸合作大单……一次次大手笔的出手,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表明了中国始终愿意与世界分享市场的开放姿态、开放信心。
图说:上海交易团进博首单签约方冠捷科技研发的55英寸oled透明触摸屏。陈梦泽 摄
当前,世界经济还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唯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这让人回想起两年前,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曾用“大海”为喻,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今年,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也实现“逆袭”。在上海,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增长10.7%,总体形势好于全国;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实现双增长,增速分别为2.1%和1.0%。
图说:洋山港集装箱码头。陈梦泽 摄
事实胜于雄辩。这一连串的数据,不仅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也充分印证了习近平主席关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正确判断。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到当初习近平主席金句中的远见卓识。中国经济的“大海”,见得惯狂风骤雨,也容得下惊涛骇浪。
进博会是近距离观察中国的一面镜子。特殊之年,来进博会看“海”,让人更加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波澜壮阔,体会中国开放的海纳百川,看到不确定性世界中渊渟岳峙的稳定力量。
来进博会看“海”,既是看中国,也是看上海。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处于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襟江面海,得天独厚。但开放所指,从来不只是地理位置,更是心理位置。上海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的品格成就了上海的拔节生长。
当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海则力争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用最严格的防疫措施,最精细的城市保障服务,将进博会“越办越好”,正是上海为联通中国与世界所做出的努力。
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不仅在于大,更在于胸怀。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这不仅是承诺,更是行动。今年,进博会又提出四项开放新举措,这对所有愿意与中国合作共赢的国家和企业来说,都是最大的利好,也充分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图说:国家会展中心。孙中钦 摄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蓝图,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这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战略抉择。当“四叶草”再次张开拥抱世界的双臂,“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必将助力中国经济乘风破浪,也将助力世界经济走出阴霾、走向复苏。
潘高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