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星火总店门头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早上8点半的西藏中路、北京东路口,星火日夜商店顾客盈门,有周边的居民、有办公室白领,也有特意从普陀、杨浦赶来的老顾客。尽管时下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但人们对老品牌还是信任有加。今年87岁的王裕熙老先生,就是“星火日夜”的创立者之一,更是当年开创便民服务的“领军人物”。从1968年到1993年,他在这里工作了25年,曾荣获4次全国商业部劳动模范,9次上海市劳动模范。从“今夜不打烊”的创举,到“不务正业”的点滴服务,星火团队始终有一片“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图说:王裕熙老曾荣获4次全国商业部劳动模范
首创不打烊的“星火”
“1968年之前,我在黄浦区糖业糕点公司工作,当时党小组学习讨论如何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办一家日夜商店的想法,就源自于此。”王裕熙告诉记者,星火日夜商店的前身是“益新茶叶店”,每天早上8点准时开门,下午5点打烊,但半夜1、2点的时候,门前就坐满了农民。原来他们从郊区骑着三轮车为城市菜场送菜,他们从“泥城桥”(现在的西藏路桥)的桥北到桥南非常吃力,上桥要使劲推,下桥要猛踩刹车,真是性命交关,汗流浃背,所以,每一次过桥,这些农民都要到“星火”门口歇歇脚。
图说:老星火开张第一天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农民兄弟请进来,让他们休息一下,喝口水?”王裕熙提出的这个想法,获得了很多人的赞同。说干就干,他找到了送菜进城的农民兄弟和住在周边的居民,询问他们的需求,然后在店里摆上免费的开水、打气筒,进了一批糕点,在1968年的9月26日,带着同伴们开出了从此“不打烊”的“星火”。当时的他没有想到,这一干,就干到了退休,更没有想到的是,星火日夜商店开张之后会这么火。
没有“星火”的时候,农民兄弟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半夜里忍饥挨饿给城里供应新鲜蔬菜。周边居民下班后想买点东西也很难。因此,开在市中心南来北往六条“通衢大道”口的“星火”,很快就积聚了“爆棚”的人气。
首先是农民兄弟被感动了,当他们累得满头大汗时,星火日夜商店里备着茶水给他们喝,还能有热水擦把脸,再买点点心垫垫饥。随着星火里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每到夜晚,到店里来的市民也多了。由于当时凭票供应的商品较多,月底票证就要过期,所以,每当月底的晚上,不足60平方米的店堂被挤得水泄不通,有买烟的,有买白砂糖的,有买肥皂的,排队最长的要算买公交月票的队伍,一直要排到西藏路桥的桥堍。“月底这一天,我要从白天上班一直做到深夜顾客的队伍消失才能下班,这个时候,我已经忘掉了一天的疲劳。”
图说:王裕熙在柜台,1970年
做顾客的贴心人
星火日夜商店的火爆,关键还在不计得失、不顾辛劳的无私付出。王裕熙就是那个想得最细、做得最多的人。
他说,星火日夜食品商店开办的初衷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要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全心全意”。当时,他为“星火”定下了“热情、周到、薄利、贴心”的服务宗旨,总结了“和气、快速、方便”的“六字服务法”和“售前热、售中情、售后便”的“九字服务法”,真正让每一个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王裕熙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和顾客聊出来的需求。“刚开始我们在夜间销售面包,免费提供白开水。顾客就提出,能不能换换花头?我们就和牛奶公司申请,卖一毛钱一杯的可可牛奶,很受欢迎。天冷了,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生炉子,烧牛奶,为顾客提供热牛奶。后来还有农民兄弟提出来,面包不耐饥,一个不够吃,两个又太贵。我就想到了黄松糕,因为黄松糕是糯米做的,耐饥,一个就能吃饱,而且价格一样。我跑了三四次黄浦区饮食公司,人家才同意给我们供货,但是要求半夜生产时自己来取货,不送货。所以半夜12点后,我常常骑着三轮车去工厂拿糕点。”
图说:黑夜里仍然火爆的商店
在他的工作中,“不务正业”也是常事:周边居民有打电话的需求,先把自己的办公电话拿出来,接着又去申请了公用电话;提供信纸、信封、邮票代寄信件,店门口的邮筒是全上海唯一的一个晚上加收一次信件的地方;深夜顾客在店里避风躲雨时,错过了公交夜宵车,他跑到车站,抄下了夜宵车每班车的时刻表,贴在了商店的公告栏中;自己走访了车站、码头,制作了“问路指南”小册子,为不熟悉路的顾客指路;常备打气筒,为骑自行车而来的顾客免费打气……
虽然这些点滴小事都不是王裕熙的工作职责,但在他看来,既然是服务,就要做到细心,做顾客的贴心人,让他们都能顺心而归。
退休后仍不忘“星火”
退休前,王裕熙在星火日夜商店站了25年的柜台,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为顾客悉心服务,为树立“星火”精神而无私地耕耘。退休后,他依然没有离开“星火”,他为了“星火”的燎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图说:王裕熙在柜台,1990年
1993年,王裕熙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对于这样一位有着多次市劳模和全国商业劳模称号的“服务明星”,许多单位都前来高薪“挖宝”:“不用您站柜台,只要办公室里坐坐,指导指导年轻人就行。”王裕熙一一婉拒,却“义务”帮着“星火”在三四年内开出了5家分店。
图说:年迈的王裕熙都会在新店开出后站上一段时间的柜台
日益年迈的他骑着一部助动车,从浦东崂山路、崮山路,骑到浦西靖宇路、殷行路等新店址,甚至在每一家新店开出后,都在那里站上一段时间的柜台:“好多顾客以前都是从黄浦动迁出去的,看到我站在柜台里,就知道是正宗的‘星火’开到这里来了。”在他看来,作为将“星火”点亮的创始人之一,他有义务将“星火”精神传递下去、传到更多地方去。“‘多为顾客着想,多使顾客得益’,这是‘星火’精神的本质。无论时代变迁,它都是我不变的追求。”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