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70年|弘一墨宝牵出父子“护宝人” 凡人善举人格精神代代传-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国70年|弘一墨宝牵出父子“护宝人” 凡人善举人格精神代代传

家国70年|弘一墨宝牵出父子“护宝人” 凡人善举人格精神代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 2019-05-30 11:17:0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易蓉  

图说:佛说阿弥陀佛经成为平湖李叔同纪念馆镇馆之宝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图书馆里,有一批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书籍,其中有好几本李叔同纪念馆馆刊《莲馆弘谭》。这些书籍来自学校退休老教师、李叔同纪念馆名誉馆长刘雪阳生前寄出的一份特别“礼物”。不久前,学校师生在整理图书馆时翻开了这些书籍,大家才发现,这份礼物竟牵出一段弘一法师墨宝两代守护的往事,彰显了一个师德、家风相传的特别故事。

今天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校址是原曹杨五中所在,学校也是由原曹杨五中和新会中学两校合并。刘雪阳是原曹杨五中的一名音乐教师,他也是李叔同弟子刘质平的长子。一生以父亲为榜样,子承父业,这份传承是他同父亲一样,将音乐教育作为毕生事业,厚德为人,潜心为师;也在于他竭尽全力秉承父亲心愿,守护父亲倾尽一生护存的李叔同墨宝,并且最终将百余件珍宝无偿捐献国家。尽管老先生已与世长辞,但这个关于“传承”的故事正在续写,他毕生致力艺术教育,无偿捐献墨宝的善举获评“2017-2018年度普陀区教育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师恩如山 两代护宝

李叔同与刘质平之间“谊为师生、情同父子”的师生之缘已是广为人知的佳话。因这深厚情谊弘一法师一直与刘质平书信往来,还常在书信中夹带墨宝。一方面命他依此广结善缘,弘扬佛法,同时也是赠予他一份可以依靠的财富。到弘一法师圆寂,已有一百几十封书信。刘质平将所有书件交由苏州装裱名家张云伯装池,特制樟木箱十二只,在家中独僻一室保存。

刘雪阳从小见证父亲在半个世纪的颠沛中用生命守护恩师墨宝,据刘雪阳曾记录下来的文字,这份珍重留下深深烙印,许多画面令他难忘。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四处混乱。刘质平带着一家七口急忙逃难,雇到几辆独轮车,找来亲朋好友将墨宝天地轴截去便于携带,车上没有衣柜、箱笼,只有装满恩师墨宝的箱子。刘质平来不及将所有的字画装箱,只得与家人凄凄惶惶地汇入了逃难的人群中流浪。刘质平因此还受人讥讽是书呆子,因为“逃难不带衣物,只带字件,饿了何不把字当饭吃,冷了何不把字件当衣服穿”。那时刘雪阳只有7岁。

图说:刘雪阳与叶圣陶父子交流。(左一刘雪阳,左三叶圣陶)

还有两次,刘雪阳看到父亲以生命护宝。一是在浙江金华避难遇日寇突袭,危急之下任何物品没有携带一家人逃进山里。刘质平焦急万分,彻夜难眠,凌晨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居地,冒险带出墨宝。另一次是在浙江丽水,墨宝路遇大雨无物遮盖,刘质平揭开衣服盖上,甚至身体也覆盖在字箱上。结果字件保存,刘质平却患上严重痢疾甚至病危。无论是遭遇个人命运中的冲击,还是有人高额利诱,父亲都不曾动摇,他曾说“生死事小,遗墨事大。我国有七亿人口,死去一人,不过黄河一粒沙子;而遗墨若有损失,无法复原。”

上世纪70年代,刘质平退休后来上海与长子刘雪阳一家居住,三代同堂一家5口挤住在12平米的亭子间内。刘雪阳的太太谢菁莲也知道,公公带来的箱子是最重要的,是动不得的。为了让墨宝妥善安放,刘雪阳从旧货店买来两口大铁皮箱,换掉那些已经散架的破藤箱。

图说:刘家捐赠的弘一法师墨宝

1978年,刘质平弥留之际向子女交代,一定要把李叔同的墨宝保存好。那一刻,护宝人的使命传到了刘雪阳身上,把这些宝贝保存好成为家里顶顶重要的事情。后来,刘雪阳从报上看到银行开放向私人租赁保险箱的业务,就跑去打听,去租借,把家中所藏的墨宝存到了银行。“刚开始是金陵东路工商银行,后来又换到外滩汇丰银行,因为汇丰箱子更大点。”谢菁莲回忆说,“遇到黄梅天,他总是带着樟脑丸、干燥剂亲自要去银行添添换换的。我也陪他去换过。”常年租借银行保险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教师家庭来说,刘雪阳的工资基本都拿出来支付这笔费用。谢菁莲也从没抱怨过,“这件事总归是要做的。我们的钱不分家,我也还有工资的,家里生活么够用了的。”

文化遗产 当归国家

在守护好墨宝的同时,刘雪阳也因这份特殊的机缘,“走近”弘一法师。80年代,时值李叔同诞辰百年,国内外许多地方都举行纪念活动。叶圣陶、赵朴初等发起举办“弘一大师(李叔同)百年诞辰书画金石音乐展”。刘雪阳应邀携父亲珍藏的部分大师手迹、史料前往参展。展出期间观众不绝。大师珍宝湮没经久重放光彩,观众震动,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反响很大。这也触动了刘雪阳,为保存祖国文化遗产,使大师业绩传于后世,回沪后刘雪阳决心下大力,开始了对大师资料的整理、考证、注释、编校和宣传工作。

后来他和友人合作摄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参考”介绍李叔同生平、思想,和侧重于音乐的成就,教学片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及师范院校艺术系采用。后来他又从日本收集到李叔同编的中国最早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填补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项空白;应多家出版社之约,编《李叔同艺术文选》《弘一大师书信手稿选集》等。越是参与研究,刘雪阳越能强烈感受到弘一法师的师德风范、至高的人品和人格精神,却也越产生敬畏。

图说:刘雪阳工作照

在刘家,把墨宝捐赠给国家,家庭成员没有分歧,但大家有过担心、有过争论,是希望墨宝能真正有最具意义的合适归宿。最终,2000年11月15日,刘雪阳遵照父亲的遗愿,将159件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书法真迹无偿捐献给国家,让大师的珍贵墨宝能最大化发挥存世意义。浙江省平湖市据此修建了李叔同纪念馆,刘雪阳任名誉馆长。这份工作他做得很投入,他在平湖一待就是半年,常常泡上一杯甜甜的咖啡,在深夜里看书、写作。

刘雪阳离世突然,家人、友人仍在悲痛之中。但回想起这位父亲、丈夫和长者,他总是一袭衬衫、休闲裤清爽利落的样子依然留在大家的记忆里。孩子们说,刘雪阳从来不是一个有架子的“大家长”,他疼爱女儿们,从来不让女儿们做事。而且,在他的影响下,家庭氛围民主,他总是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选择。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买书、看书,有时候听听音乐,做点研究,生活日常都要靠太太操持。在家人眼中,丈夫、爸爸、外公这一辈子总是以积极的、最好的形象面对大家,他带给孩子最珍贵的人格品质和审美能力。

传承师德 发扬美育

刘雪阳是刘质平的长子,也是唯一继承父亲音乐教育事业的子女。他的从教生涯遵照李叔同“艺术教育乃美育”的理念,亦传承了大师和父亲爱国、爱才的教育情怀。他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儿童音乐学校任教导主任兼教声乐课,在上音教务处负责业余部(即夜大)工作兼教声乐课,也在曹杨五中担任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三十余年,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他发挥专业所长,因材施教,坚持为学生打好音乐基础、提高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

记者从上海音乐学院档案馆翻查当时的资料发现,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上音在专业音乐知识和技能教授的同时,尤其重视和强调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特别设置民族音乐相关课程。学校也鼓励学生创作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并且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专业作品,《梁祝协奏曲》《幸福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也都在那时诞生。或许是受到在上音求学和工作时的影响,刘雪阳也特别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强调民族音乐。他坚持线谱教学、音乐知识讲解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歌唱、欣赏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启发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他还注意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和素养,让学生能够感受理解音乐,提升审美,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图说:刘家捐赠的弘一法师墨宝

来自专业音乐院校,刘雪阳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他开设公开课《聂耳歌曲分析:“国歌”、“开路先锋”》,为教师做专业讲座;被任命过普陀区文化工作队队长,带领数十名音乐教师先后至南汇、青浦等地,培养农村音乐骨干,历时年余。在日常教学中,一旦发现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就予以个别辅导、系统训练,为学生进入文艺专业团体或艺术院校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他所带过的学生,有进入上海乐团业余合唱团后来又进入音乐学校学习,赴美留学的;也有考入上师大音乐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这对于曹杨五中这样的普通中学实属不易。

尽管刘雪阳已经离去,他一生低调,以善举做“凡人”,但这位老教师却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场值得铭记的人格与师德的精神传承。越是走近刘雪阳,越是通过他走近他的父亲刘质平和弘一法师,大家越是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朴实的纯粹具有多么强大的正能量。他自愿无偿捐献之举令世人所敬佩,其爱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发扬爱国主义之精神值得传扬。为了将这种精神力量继续传递,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6月,上师大附属二实验将与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正式签订馆校共建协议。届时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将成为“二实验”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为校园文化注入“爱生敬师”的不竭精神源泉,师生们要将先辈的精神力量继续传递。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汪元舟

编辑:陆佳慧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