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愉,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分析研究处处长,2016年起担任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大数据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曾荣获“全国统计系统先进个人”。2004年探索建立上海采购经理指数,完成10多项全国课题、省部级课题、局队重大课题。2014年他首创自贸区功能监测指标体系,调查研究成果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第三方评估结论。
图说:何愉(左)和同事在研究统计数据。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采购经理指数已触底回暖,经济提振初露端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个成功预见经济触底反弹的人,可能是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何愉。在2009年1月,他就撰写了统计专报,用一项项扎实的数据预示经济复苏,为决策层研判经济发展走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建立上海的采购经理指数
何愉大学学的是计算机,2004年毕业后走进了威海路48号——上海统计局。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和统计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采购经理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的“体检表”,已有80年历史,曾成功预测上一轮金融危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项经济预警指标。
何愉刚开始工作那段时间,正是我国建设采购经理指数阶段。他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上海的采购经理指数。这是一项全新的任务。何愉潜心学习,他学习国内外经济、统计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学习经济监测预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统计预测、抽样技术、季节调整等国内外理论,研究国外的调查新技术。
有一次,他在图书馆读到有关论著时产生了困惑,便给当时全球一家知名商业研究机构的董事罗杰斯先生写了封信,问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库存越高,经济反而越好?为什么物流配送越快,经济反而越差?”令他意外的是,很快得到了回复:“因为库存用的不是产成品库存,而是原材料库存,采购多了,经济固然上升”;“物流配送时间是逆指标,配送越慢,经济反而越好”。联想到“双十一”网购等社会现象,“双十一”前卖家会备货增加库存,当天大家消费很多,物流配送很慢,何愉瞬间解惑了。
通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何愉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上海特征的方法理论和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何愉个人研究完成包括全国课题、省部级课题、局队重大课题10多项。2013年,他个人编著的《创新求真开拓务实——上海采购经理调查原理与实践》一书出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上海统计人的经验。
首创自贸区功能监测指标体系
2013年9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市统计局专门成立“自贸区统计改革创新推进小组”,何愉担任自贸区功能监测组组长,并被聘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决策参议员,负责上海自贸区功能监测工作。
自贸区投资贸易是否便利、监管是否高效便捷、政府管理是否规范,需要用数据说话。在与自贸区管委会、市发改委、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的共同研究下,何愉设计编制了自贸区功能监测3大指标体系,包括投资贸易便利指数(tfi)、投资贸易便利措施利用指数(pui)和投资贸易商抱怨指数(tci),在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前完成自贸区功能监测调查。
就这样,从零开始,何愉起稿设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监测调查方案》,到开展实施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作为这个领域研究的第一人,有关结果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等部门引用于对自贸区的第三方评估。
大数据研究成果用在民生上
2016年,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成立局队大数据推进办公室。何愉担任大数据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在短短两年内,何愉将大数据应用研究工作带入新高度,并使其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何愉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换,让大数据研究成果在社会实际应用中发挥效能。2017年,大数据推进办公室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发12331食品安全热线的数据,阶段性研究成果受到委办局领导的高度认可。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