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慈善局长”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爱国情 奋斗者|“慈善局长”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爱国情 奋斗者|“慈善局长”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04-30 15:49:19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江跃中  

曹道云,探索、建立、运行众多创新之举,3项在全国推广、7项在全市推广。普陀区民政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曹道云被老百姓誉为“爱心局长”“慈善局长”,曾被评为第一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等殊荣。

图说:曹道云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浦轩 摄

他是百姓心中的“爱心局长”“慈善局长”,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带头结对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学生,并针对各类困难群体,先后推行多项便民利民创新措施。他的众多创新之举中,3项推广到了全国,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道云。

昨天,曹道云在普陀区民政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2007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曹杨新村看望他时,叮嘱他“希望你在民政工作岗位上,多为老百姓解决一些急难愁问题!”曹道云坚定地承诺道:“请书记放心,我一定做好老百姓的事情,让他们高兴、满意!”为了这个承诺,曹道云在位子上实干为民,退休后还“不下岗”,坚持开展志愿服务,依然奉献爱心。

床头牌换上了花朵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体会到,所谓‘民政’就是为民行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民’是宗旨,‘政’为‘民’服务。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爱着群众,一心一意想着群众,一件一件地为群众办实事,一桩一桩地为群众谋利益,就会为党旗多添一份光彩,为政府多赢得一份民心,为和谐社会多做一份贡献。”曹道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51年出生的曹道云做过下乡知青。2001年,他从普陀区长征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调任区民政局局长。曹道云对群众一直怀有深厚感情,他说,民政工作连着两头,一头要让党和政府放心,一头要让老百姓高兴。2004年,曹道云创造性地提出“政府指导推动、老龄社团运作、社会各方参与、家庭子女关爱、独居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通过一封给独居老人的告知信,一张填有独居老人三位联系人的表格,一份印有应急求助24小时热线的爱心卡,一个随时可点击的独居老人数据库,10家设有义务门诊医院的生命绿色通道,以及全区与独居老人结成对子的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编织起了一张无微不至的关爱网。就近洗个热水澡、午饭吃得香喷喷、寂寞了有志愿者来陪伴聊天……一系列举措,让更多老人的生活方便了、快乐了。

曹道云与福利院的5位孤老结对,每个月他都要去几趟福利院。天冷了,给孤老挑选合身保暖的内衣;天热了,送上饮料、毛巾;过年了,包上小红包送给老人。有一次,曹道云来福利院探望老人,见到每位老人的床头牌上,详细写着老人的病史:老年痴呆、脑梗……看着看着,总觉得不是滋味。福利院的同志告诉他,这是市里目标管理考核要求挂的。曹道云沉思了一会儿说,“如果是我们自己的父母,你也愿意让他们看到这样的床头牌吗?让老人舒心比什么考核都重要。”在他的建议下,床头牌换上了象征生命力的花朵;护理人员换上粉红浅绿的工作服。

曹道云率先探索建立了“政府购买式”、“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功能输出式”等多种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建立了“十分钟为老服务圈”,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乐、助托”等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他在全市第一个开展的“扶手工程”,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梯的难题。他还率先在公务员中建立以“助困、助老、助残、助医、助学”为主要内容的义工服务队伍,并实行公务员义工服务“一册通”,即公务员凭义工服务手册,可以到本区57个义工服务点进行义工服务。

慈善超市领到“礼物”

曹道云认为,“帮困不能只帮一时,更应建立一个社会帮困长效机制,从帮一个人转向帮一批人。做好民政工作,不光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政策,更要创新!”他每次走访基层,慰问困难群众,都在研究和发现,都在探索与实践,在他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开拓下,一个个新思路产生了,一道道老难题解开了。在曹道云的倡议和努力下,普陀区率先建立了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为特色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和慈善超市,受助群众每人每月可领取一张50元或100元的领用券,到社区慈善超市领取物品,这在上海是一项创举。

经曹道云奔走协调,全国第一个高校“慈善爱心屋”,在华师大开张。曹道云和他的同事不遗余力,拿下一个又一个“第一”,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普陀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即曹杨街道“衣被银行”。2004年2月,全区9个街道、镇全部建立经常性捐助接收点。普陀区机关大院建立了上海第一个机关经常性捐助接收点。

新岗位上做“啄木鸟”

2011年,曹道云退休了,但他很快又在新的岗位上忙碌了起来。普陀区志愿者协会顾问、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团团长……他仍然关心那些他一直帮助的人。

学生刘帅身患尿毒症,父母亲为给孩子看病,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借住在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里。父亲刘喜堂一人打两份工,母亲因悲痛和操劳过度,也患了癌症。从2003年起,曹道云就与这个家庭结对帮困,全力救助。他一方面向市民政局争取医疗补助,给刘帅办理低保和粮油帮困,送上慰问金,另一方面走访企业和医院,为刘帅筹集30多万元,做了换肾手术。有个夏天天很热,曹道云来到,看空调也没开,就拿出1000元塞给刘喜堂:“天太热,小孩受不了,这是我五一劳动奖的奖金,你们开空调吧。”在各级政府的关爱下,刘喜堂家一步步走出困境。但他的妻子后来还是因病去世了,临终前的遗愿,是让丈夫“今后好好报答曹局长”。曹道云退休前,刘喜堂问他,“您还会再来我家吗?”曹道云答道:“我更有时间来了!”他和以往一样,常登门问寒问暖。2015年,刘帅也不幸去世。曹道云向民政局反映,帮刘喜堂申请了困难补助,还帮着操办丧事。今年春节前,曹道云买了水果等,带上红包,送到刘喜堂家,并让他有困难及时告诉他,令刘喜堂动容。曹道云还牵挂福利院的老人,一如既往关心。

担任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团团长以来,曹道云几乎每周都要参加明察暗访活动两三次,有时早上6时多就出门,一直忙到晚上8时多才回家。他和成员们找短板,提建议,帮助解决了数百个问题。一天,曹道云在一家菜场巡访时,看到地上污水横流,环境脏乱,顾客很有意见,他马上找到菜场负责人,指出不足。在他的严厉要求下,菜场马上整改,还顾客一个清洁的环境。在某小区巡访时,发现有一大堆垃圾因没及时清运,造成小区臭气熏天。他立即和物业联系,督促他们马上处理。当天下午,环卫部门就将垃圾运走了。

2018年3月和今年3月,曹道云带领市民巡访团,连续两年巡访滨江岸线公共空间,发现几十个问题并提出建议,促使滨江岸线公共空间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环境卫生得到改观,市民和游客文明程度也有了提升。从今年3月开始,曹道云带领市民巡访团,把巡访重点放到垃圾分类上,已对6个区进行巡访……无数个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都留下了曹道云以及市民巡访团成员辛劳的身影。在新的岗位上,曹道云的奉献与爱心依旧,他被评为市志愿服务的优秀组织者。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编辑:黄佳琪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