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联华超市曲阳店开业引发市民排长队购物 联华超市 供图
外国电影里的超级市场是什么样子的?上世纪80年代,当上海第一家“自选商场”出现时,上海人蜂拥而至“领市面”,排队进去买东西。等到1991年9月21日,曲阳中心商场开出第一家联华超市,更拉开了连锁超市遍地开花的序幕。从按计划凭证供应,到任意选择商品,超市的出现,并不仅仅是购物方式的改变,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后的物资丰富,从此“买买买”不再是一件难事。
货架 全部敞开
1984年9月30日凌晨,天还没亮,西藏南路会稽路口就聚集了不少上海市民。原来上海粮油食品自选商场即将在这天早晨开业——这家商场营业面积400多平方米,已是当时上海最大的超级市场,也是上海最早的超市之一。
因为排队等候的市民太多,有人甚至凌晨即至,上海粮油食品自选商场只得提前15分钟开门。“尽管整个铺面不会超过食品一店的六分之一,但一进去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是做过千百次顾客而从未有过的。”市民金鹿心回忆说,全部“敞开胸襟”的货架,要什么,自己伸手去拿就是,任你比较货物的重量、价格,挑肥拣瘦,悉听尊便。店堂内近70只货架上的400多种商品全部敞开,实行包装,明码标价。
此外,顾客进入商场,还要在“寄放处”交寄随身携带的包袋,领取统一的购货盛具后,即可漫步商场。离开商场时,出口处的三台omron528型电子收款机会自动核计价格,打出应付货款额。就连小小一张的收银条,都让人感到新奇,付款的商品、时间、价格、找零都一目了然。根据1984年10月31日的《新民晚报》上的报道,这家自选商场的速溶燕麦精、沙茶酱、麻辣豆腐调料、方便米饭和花色面包等都是抢手货,每天平均销售额达5000元。
从此之后,自选商场开始遍地开花。
超市 连锁经营
1991年8月20日,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张启强到上海联华超市商业有限公司报到,成为一名冷库管理员。一个月后,上海第一家连锁超市——联华超市在曲阳中心商场开业,顾客自选、开架销售、集中结算和连锁经营是它的四大特点。
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居民住房严重不足的问题,市政府在曲阳地区建设了大面积的曲阳新村,它的商业配套项目就是曲阳中心商场,“联华超市”第一店就开在了这里。“上面是店面,下面是仓库,我的工作场所就在地下室。”张启强告诉记者,1991年9月21日超市开业,曲阳新村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一早就来排队,成为当时无人不知的头号新闻。“刚开业的头一两个礼拜,商场前的广场都排满了人,人们蜂拥而至,货架卖空了就马上补货,仓库不断配送,就连总经理都下来一起帮忙发货。从早上排到下午,晚上还要起蓬头,收银台前人流不断,每晚8时都关不了门。”
“当时还没有电脑,进出货全靠手工开单,也只有一条传送带,常常是白天忙着往楼上发货,晚上还要补货。当时收银机还没有扫码枪,标价纸需要贴到每一件商品上,工作量相当大,进货人员日夜加班。”张启强说,对很多同事来说,超市的工作内容都是全新的,只能一边干、一边学,不断摸索前行。而曲阳店开出仅一年多的时间,联华超市又先后在田林、虹古、水丰等地区开出连锁店,他所在仓库也逐步发展为物流中心,为其他店配送商品。
“市民为什么愿意到超市来购物?一是方便,二是货品齐全。”他说,开架式超市和传统食品商店的“沟通界面”完全不同,更友好更方便。而且当时的新村里少有集合店,有些商品要跑到市中心的食品店才能买到,而超市则一下子带来了三五千种商品。
如今的张启强已是联华超市的工会副主席,他见证了连锁超市在现代商业领域的起起伏伏,也在这里获得了个人的成长。“回头看当年,能够进联华超市工作绝对‘扎台型’,我们一起做了一件‘吃螃蟹’的事情。”
创新 改变生活
连锁超市的诞生,不仅带来全新的销售方式,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原上海市财办主任、商委主任张广生回忆起联华超市的诞生,曾经这样写道:“超市不仅改变了工业的生产流程和产品供应链,同时也使上海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质量随之提高。超市的出现,使上海这座城市步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它所引发的社会文明内涵、道德规范,必然也要引起‘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碰撞。”
上海是一个因商而兴的城市,中国的第一家百货、第一家超市、第一家便利店、第一家大卖场、第一家购物中心、第一家奥特莱斯都诞生在上海。支撑上海商业繁荣的核心和灵魂,正是传承至今的商业文明和城市品格。时至今日,上海也仍是零售创新的试验田和竞技场,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