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 俞丽拿,让小提琴说了中国话-j9九游会网站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爱国情 奋斗者 | 俞丽拿,让小提琴说了中国话

爱国情 奋斗者 | 俞丽拿,让小提琴说了中国话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 2019-03-31 14:27:4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近日,历时两年筹备、歌颂中国唯美爱情的音乐剧《真爱·梁祝》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了启动仪式,并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首演。现场,只见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上台,顿时,琴音如蝶,如泣如诉,一曲人们熟知的小提琴旋律《梁祝》响彻全场。她就是俞丽拿,著名教育家、小提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尽管,她已封琴十载,但她的心从未离开中国的音乐事业。《真爱·梁祝》就是由俞丽拿担当出品人,由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出品的一部以《梁祝》为魂,穿越历史长河见证“一生一念”的爱情史诗。

60年前,年仅18岁的上音学子俞丽拿首次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轰动了世界,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俞丽拿没有放下内心的琴弦:除了一曲《梁祝》,自己还能为中国音乐带来什么?一个甲子过去了,《梁祝》能否实现创新?中国的小提琴、中国的音乐能不能再一次震惊世界?

让中国传统艺术融入世界

让小提琴说中国话,让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入世界,成了俞丽拿一生的艺术追求。

有意思的是,俞丽拿原本报考的专业不是小提琴,后来,她是被分配改学小提琴。俞丽拿回忆,自己还是大学生时,最苦恼的就是当时小提琴在国内不太受欢迎,演出没有人鼓掌,很痛苦。为了让中国人听懂、喜欢、热爱小提琴,上音的几个年轻人成立了“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希望能够让小提琴讲中国话,这样,就有了《梁祝》。

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成功首演。此后50多年间,《梁祝》的琴声传遍世界各地。周总理在上海举行重要国务活动时,总会请俞丽拿为外宾演奏《梁祝》。因为《梁祝》,使东方风韵、中国元素飞进了世界音乐殿堂,成为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成为让西方乐器开口说中国话的“中乐西奏第一曲”。

上课永远排在第一位

1962年,俞丽拿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那时离她首演《梁祝》3年,她已是著名的青年艺术家,可俞丽拿的选择是:留在音乐学院执教。她出现最多的地方不是光亮的舞台,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琴房、一架钢琴和无数学生与她相伴50多年。

俞丽拿认定:让小提琴更多地说中国话,光一个人不行,需要更多的音乐人才。记者曾与她有一段对话——她第一句话是:“我没太多时间接受访问,我已约了学生上课。”熟悉俞丽拿的人都知道,在她眼里上课永远排在第一位。“我首先是一名教师,演出、开会、接受采访等等,都要为上课让步。”记者问:“您始终坚持在舞台,是不是一生最荣耀的?”俞丽拿微笑着摇头:“舞台生命是有限的。让我最高兴的是学生,有了他们,才有艺术生命的延续。”

50余年,几十年了,几乎每个夜晚,悠扬的琴声从那间小小的琴房传出,俞老师又在为学生加课了。听到《梁祝》,人们眼前总会出现两只蝴蝶;殊不知,几十年间,俞老师在小琴房里孵化出无数只“蝴蝶”,飞向国际舞台,飞向世界艺坛……

黄蒙拉,王之炅,张洋……10项国际级的小提琴大赛,10项第一,都是中国人,都是俞丽拿的弟子。中国小提琴选手开始走向世界,挑战世界一流水平。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凝聚了俞丽拿毕生的心血。

俞丽拿一直坚守一个信念:做教师就是要奉献。她的学生每年总比其他学生多一个学期,一年要上三个学期的课。是她利用寒暑假义务给学生加课,使这些学生专业基础更加扎实,专业进步更加明显。当面对各国纷至沓来的邀请时,她说:“我的事业在中国,在上海音乐学院。”所谓师道,是“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俞丽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着她的师爱、师责、师品,也教育着她的学生们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定要全心全意为学生

俞丽拿说,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要“像父母一样为他们奉献一切”。“我70岁告别舞台,正是我演奏状态非常好的时候。”担心将来精力难以兼顾,俞丽拿告别了自己眷恋的舞台,集中精力专心教学。每个学生,她都安排一个专门的记录本,几十年来,记录本已塞满整整一个文件柜。

俞丽拿经常一连带好几天的饭去教室,连去上音食堂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到了饭点俞丽拿就会拿出一盒饭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学生们打趣,俞老师完全没有享受美食的感觉,吃饭纯粹为了活命。为了保证学生能有不间断的训练指导,俞丽拿在教室里还有一张小床,如果碰到感冒发烧或者闪了腰,无法坐着的时候,她躺着也要坚持给学生把课上完。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俞丽拿坚持利用会议间隙飞回上海给学生上课。

有一年冬天,俞丽拿住院了,她居然安排学生到医院上课。学生们都非常心痛。张洋说:“那时我们都有种‘罢课’的冲动。想喊一句:俞老师,您就休息休息吧!”可是,俞老师不会答应的,因为她从来不肯耽误自己的学生。

一辈子,一把琴,四根弦,一拨又一拨学生,岁月染白青丝……俞丽拿用50多年培育了一代代学生,在世界顶级舞台上讲中国话。俞丽拿感慨,“我没有童年、没有少年、没有青年、没有中年,现在我也没有老年。”她说,自己要一辈子教下去,“学生是我生命的延续,是教育让我拥有了永远的青春。”

在《真爱·梁祝》的启动仪式上,人们看到了俞丽拿、何占豪、陈钢三位当年《梁祝》的主要功臣站在了一起,同时,又看到了一批80后小提琴家将支撑起这部新时代的音乐大剧。这是俞丽拿最欣慰的,未来,是这批年轻的琴者将走向世界,奏响中国声音。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编辑:夏韵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