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宁波杭州湾新区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下同)
宁波杭州湾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北部,居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也是宁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余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浙沪合作示范区。
从上海出发,沿着绵延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路南下,当驶过七彩护栏下桥后,就到了宁波杭州湾新区。10年前,随着大桥的通车,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从上海涌向宁波,而宁波杭州湾新区作为大桥南岸的“桥头堡”,也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
如今,原本的滩涂之上,已勾勒出一座新城,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等多张名片。漫步城内,处处可见上海元素,规划建设的“浙沪合作示范区”已初见雏形。
图说: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一景
合作办医
仁济走出大上海
童趣盎然的房间里,4岁的小林(化名)一边在做雾化治疗一边在色彩鲜艳的机器上看《小猪佩奇》……这可不是哪家幼儿园,而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杭州湾医院的儿童雾化室,这里的10台智能雾化机还能播放动画片。
门诊大楼里咖啡店、花店、超市等即将开张。院内各处遍布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的轨道,医疗物料都可由智能小车配送。医院总投资14.5亿元,面积19.65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200张,是宁波已建成投用的单体投资额最高的医院,按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造。
仁济南院副院长陈尉华回忆了去年5月第一次来这里的错愕:“我心里直嘀咕,这儿人都没有,还能造医院?想不到才半年,路上车越来越多,有时还会堵车。往来上海也很方便,从医院开到上海仁济门口,不堵车只要1小时40分钟。”
目前,仁济医院派遣约80位骨干,涵盖风湿、消化、普外、肾脏、泌尿、妇产等临床重点专科,连续一年、每周四天常驻这里。宁波市第二医院也派出120多位骨干来这儿,当地居民享受到了上海和宁波的优质医疗资源。
“名医效应”不可小看。仁济泌尿科远近闻名,新院开业前曾组织过2次义诊,每场都有约2000人慕名而来。
采访当天恰逢试运营第10天,每日门诊挂号已达600多个。“3月1日正式运营后将增加急诊和住院,日均接诊量预计达1000左右。”陈尉华说。
他还表示,杭州湾医院将通过“传帮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真正将优质医疗资源向长三角辐射。
共享资源
世外托管新学校
除了医疗,教育也是新区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视的配套设施,有了好学校,优秀人才才能留得下来。去年9月,由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托管的滨海小学正式开学,沪甬两地可共享优质课程、课外资源与优秀师资,这无疑给新区家长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滨海小学,记者看见,孩子们一到校就脱下运动鞋放进鞋柜,换上室内穿的“小白鞋”。“‘两双鞋’的理念源自日本,教室干净温馨,也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教养。”滨海小学常务副校长柳丽敏说。每个教室都张贴着“24条教养目标”,秋游时连大巴司机都称赞,滨小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学校的课程设置也较超前。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采用与上海相同的牛津教材,比当地提前了2年。午间还有英语广播,由老师和学生共同主持。此外,学校根据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湿地资源的特色,规划今后成立丰富的社团,并邀请家长志愿者开设汽车创新、生态教育等讲座。
在师资方面,滨海小学与上海交流频繁。副校长王雪儿每周都有一天前往上海,学习优秀办学理念;5位老师在青浦世外进行一年“浸润式培训”;全校47位老师也常分批到上海培训。“作为一所由世外托管的学校,滨小延续了世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同时我们也注重本土教育,结合新区的优势产业,培育具有科技创新意识的学生。”柳丽敏说,“将来,我们希望将这种理念传授、辐射到新区的其他学校。”
政产学研
复旦牵头谋合作
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宁波帮”曾为中国民族工商业、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经商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而创新和产业升级则需引入智力资源。
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的设立成为杭州湾新区沪甬合作的又一战略步骤。自2013年成立之始,研究院就确立了“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两大核心目标,聚焦生物医药与医疗市场、绿色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与电子通讯与科技文化四大产业集群,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典范。
复旦杭州湾科创园是研究院打造的创业孵化平台。园区已引进超过100位高层次人才及科研技术人才,31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总投资达6.6亿元。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峻表示,目前研究院已摸索出一条为当地企业和项目量身定做的孵化之路。“比如在上海设立前孵化基地,招引项目和人才,帮团队制定战略、招聘核心人员。但上海土地资源紧缺,若需土地进行产业化,则可溢出到杭州湾新区。此外,我们还设立了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并搭建产业化的技术平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构建生态体系。项目进科创园就像进暖棚,我们提供土壤、水和养分。”崔峻解释道。
2016年起,研究院与新区管委会共同举办杭州湾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先后吸引10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柔创纳米、瑞百适、赜军医药、全自动染色封片一体机等10余家高科技企业项目均通过大赛在科创园落地孵化。
湿地温泉
“样板小城”后花园
杭州湾新区成立八年来,已集聚诸多优质上海资源。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2017年汽车产值超过了500亿元,成为宁波第三纳税大户;麟沣医疗产业园正以每年30个发明专利速度递增,年增长率将维持在100%以上,在2025年之前将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世界500强绿地集团也投资了500亿,建设产城联动项目……
与此同时,杭州湾拥有湿地、温泉、海洋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正逐渐成为上海的后花园。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夏可观飞鸟、秋可赏芦花,独特的水下长廊宛如“鱼缸迷宫”,游人可近距离与鱼互动。
虽然“个头”小,新区的野心可不小。到2035年,新区希望基本成为杭州湾湾区经济的引领者,与上海的生产生活基本实现“同城化”。或许,新区成为“21世纪样板小城”和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已指日可待。
【双城故事】
借用复旦智慧降低汽车成本
上海—宁波杭州湾新区
从浙江台州来到上海,再将部分业务重心“回迁”到浙江,博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搬家史”,或许是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最好例证。
在复旦杭州湾科创园的车间内,博也副总经理谢洪道正与员工探讨车型外观。这是一家从事汽车设计开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主要为大型车企设计整车造型、改款换代车型及制作模型等,和吉利、长安、东风等都有合作。得知吉利将研究总院和生产基地搬到杭州湾新区后,2017年博也也跟着来到了新区。
选择复旦杭州湾科创园,公司有自己的考量。谢洪道说,一方面,园区为小微企业提供产业基金,包括资金扶持、无息贷款和资本对接,这对于需要重资产投入的汽车企业来说非常“解渴”;另一方面,科创园毕竟有着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的“血脉”,技术方面遇到难题,能近水楼台得到复旦科研力量的帮助。
比如在设计小型场地车项目时,“轻量化”一直是个大挑战。如何找到性价比合适的复合材料?用哪种工艺更合理?谢洪道请研究院帮忙联系了复旦材料系的教授。“看过数模后,教授认为可将一个零部件拆解,并告诉我们去尝试哪些新材料、着重解决哪些工艺问题。最终,这个零件成本降低了3-5倍,大大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谢洪道说。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