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滴水映日 昔日滩涂崛起科创滨海新城。蔡黄浩 李默 孙云摄制
滴水湖改写了浦东新区没有湖泊的历史,是全球最大、用于城市景观的人工淡水湖泊。滴水成湖,这个美丽的名字源于总体规划方案中“一滴水从天而降,落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的构思。历时1年多挖掘而成的这个圆形人工湖,工程共挖土1780多万方,相当于15座金茂大厦的总体积。自2003年12月8日投入使用以来,围绕着滴水湖,在昔日滩涂上拔地而起的海滨新城——临港——已经展露傲人身姿。
图说:滴水湖如东海边的一粒明珠。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在上海东南端最靠近大海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2003年8月3日中午,就在滴水湖即将完工前,一尾一丈有余的幼鲸出现在海边南汇嘴的滩涂上,摆动挣扎,煞是痛苦。工人们发现后,合力将幼鲸抬往滴水湖养护,之后放归东海。回到大海后,幼鲸仿佛通晓人意,摇首摆尾,频频回首,好似表示谢意……
两年后,幼鲸现身处有了一座南汇嘴观海公园,其中,最醒目的地标就是一座不锈钢雕塑《司南鱼》。构思来自古代渔民将磁条嵌在鱼嘴内,成为“仿生司南”,但也冥冥中与这段守护幼鲸的故事有所呼应。
幼鲸的故事在临港口口相传,已是经年。当地人说,这里虽是上海东南部直抵大海的突出一角,却是福地。无数次,预报中将要登陆的强台风与这里擦肩而过,农民渔民免受损失。
台风绕着临港走,不知气象学家是否能找出其中的规律,但是,临港人都知道,在这片从无到有的土地上,每天都在发生神奇变化。滴水不仅能成湖,更能滴水成城,滴水成世界。
日新月异
7月21日,100亿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在临港签约;
7月10日,以临港地区为代表的浦东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区;
6月28日,临港蓝湾示范区在临港产业区奉贤园区启幕;
6月21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在“推动中央企业深入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推介会临港专场座谈会上指出,临港是上海的产业高地、创新宝地、政策洼地、宜居福地,临港地区目标定位为独立运转的长三角节点城市,代表上海最高水平的功能项目集聚;
5月18日,国内首家低碳专业学院——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在临港挂牌;
4月29日,4公顷的滴水湖环湖景观带示范段建成,临港完成海绵城市样板工程,将建设全国最大“海绵体”……
最近几个月,临港密集发生了许多新鲜事。这张不完全的《大事件表》并不是偶然或者凑巧,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临港的发展就是这样大事连连,滴水湖的四周,就是这样日新月异。
图说:滴水湖改写了浦东新区没有湖泊的历史,是全球最大、用于城市景观的人工淡水湖泊。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滴水湖全靠人力开挖,临港的崛起也全靠建设者们齐心协力。
曾参与滴水湖开挖的吉翔回忆说,海边不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对临港海滩的第一印象与浪漫毫无关系,眼前只有轰鸣的机器和艰苦的施工条件。开挖施工时,滩涂的特殊地形使得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无法入场作业,就连发电机都要靠工人背来200千克桶装柴油才能开工。每天,吉翔要步行三小时往返于工地与羊棚改建的工棚之间。
如今的临港早已翻天覆地。这个变化,不仅是把围海造地的近33平方公里土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更在于整个城市有了产业发展的钢筋铁骨和产城融合的人文灵魂。习近平、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临港,对临港地区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同志更是指出:“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是国产的世界一流。”
滴水成城
滴水湖不是一天建成的。临港开发经历过几个阶段。
2003年6月5日,上海市政府成立临港新城建设领导小组,时任市长的韩正同志任组长。2004年2月1日,第16号上海市政府令发布,宣布实施《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短短两三年中,临港主城区启动城市化建设,天际线长高了。
不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个没有原住民的城市始终人气不旺,一到晚上,城市就变得黑漆漆的。其实,这也不奇怪,临港毕竟远离市区,从人民广场到临港的距离竟然比从人民广场到昆山市还远。
滴水湖完工后,吉翔留下来做环湖保洁。当时,就连附近泥城、芦潮港等镇的农民都不愿意来干活,保洁队的第一批员工只有6个人。幸好,那时游客不多,来了也就开车绕湖转一圈,再去南汇嘴看看海,游玩时间还没来回路上花的时间多。
有了人,城市才能鲜活起来。为了让315平方公里的临港地区“热”起来,2014至2016年,“聚人气”被定为临港头号工程。公务员们几乎逢节必加班,以保障假期中举办的各种活动。
如今,临港节庆旅游已常态化,常住人口也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pm2.5指数常年为“优”的优美环境、保障临港就业创业者的“双定双限房”住宅小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名校的先后入驻,让一些年轻的“新上海人”慕名而来,在此生活工作。到了周末,这里更是车水马龙,人们来到湖边烧烤、跑步、骑行、放风筝,享受凭海临风的惬意。今年“五一”假期,临港的大型活动比前三年同期有所减少,三天迎来的游客却仍有15万人之多。
图说:昔日滩涂,如今成为滨海新城,未来可期,年轻的临港还将大有可为。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临港靠什么吸引人?
这里有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筹建的中国首个国家级航海博物馆,有能看到海上日出和东海大桥的海滨酒店,有最新鲜的东海海鲜,有能驾驭帆船乘风破浪的滴水湖,还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前景还将更加诱人。
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室内滑雪乐园“冰雪之星”今年将启动建设;
2018年,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将开门迎客,提供全球数量最多的极地海洋动物种群展示;
2020年,全球最大天文馆在临港建成开放;
2021年,滴水湖国际会议中心·雅辰酒店也将开业……
滴水湖畔,一个个重量级旅游休闲项目即将崛起。
未来之城
滴水湖为世人熟知,主要是在近几年,临港的大跨步式崛起,也主要是在2013年以后。
201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临港地区建立“双特”政策。2016年8月,2.0版“双特”政策出台。这两针强心剂极大地推动了临港发展。
2013年以来,临港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制造”领域,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民用航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 1”产业格局,诞生了多项“全国第一、世界一流”的产品。65平方公里的装备产业区、16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108平方公里的主产业区等六大功能板块齐头并进。“十二五”末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逾1800亿元,引进产业项目超过300个,工业总产值保持20%的年均增幅,税收收入保持24%以上的年均增幅,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增强。
近几年落户临港的重大产业项目中,有许多响当当的品牌:
上海电气的集约化核电设备制造基地,是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先进的核电主设备制造基地;中航商飞把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总装试车用地设在临港;国产第一根300毫米硅晶棒问世,彻底打破之前依赖进口的局面;自主品牌荣威汽车在临港累计生产逾5万辆,2016年上汽临港基地完成产值近200亿元。
今年,临港还计划引进燃气轮机国家重大科学装置、通用汽车分拨中心等重大项目,推进奔驰亚太再制造、凯士通、中车等项目开工,新增产业投资80亿元,并推进大硅片、上飞飞机装备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增产值300亿元。根据《临港地区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三年行动方案》,临港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到2020年初步形成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功能框架。
明天,临港将是怎样一番前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金忠民曾在临港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提出,培育一座新城至少需要30年时间。
从有湖到有城,临港已经用掉30年的1/2。未来可期,年轻的临港还将大有可为。
导览 航海博物馆
地址:浦东新区申港大道197号
交通:16号线滴水湖站